宣王死,齐湣王继位,湣王喜欢听人一一独奏,南郭先生遂逃出宫去。”
朱棣恍然大悟,“我明白了,这个南郭先生本不会吹竽,他是混在里面充数的骗子?”
“不错,后来人们就用滥竽充数一词,讽刺南郭先生这类人。”道衍点头说道。
等等……这么说,那个魂淡他是骂我呢?
朱棣气得满脸通红。
可仔细想想,又尴尬的要死,自己确实不懂装懂,明明没读过书,却硬装作那些史书都看过。
“哼,罢了,你继续吃吧,我走了。”
“施主,何故生气?”
“我去找一些读过史书的人给我解惑。小和尚,以后认真做学问,没本事别学人出来解惑。”朱棣飘然而去。
道衍和尚尴尬的点了点头,看来自己需要多读史书了,公子是讽刺我滥竽充数呢。
可朱棣却心想,太丢脸了今天,以后别再遇见这个小和尚了,自己最丢脸的一幕全被他看到了。
要说大明哪里的学问最好?当然是翰林院!这里是专门修学问的地方。
翰林院相当于大明的干部学院。首席称为翰林学士(正五品),下设从五品的侍读学士两名、侍讲学士两名,再往下有正六品侍读、侍讲各两名。
科举状元会被授予从六品的翰林院修撰之职,榜眼、探花会被授予正七品的翰林院编修一职。
地方若有空缺,会从这里遴选官员外放就职。若没有空缺就留在翰林院做学问。
朱棣很少来翰林院,或者说他以往最讨厌这里,今日却破天荒的自己走了进来,四下张望,但又犹豫着不知找谁。
“您是?四皇子殿下?不知殿下所来何事?”一名从五品的侍读学士认出了朱棣。
“咳咳,本王喝醉了,走错了地方……”朱棣红着脸要走。
“殿下小心,下官扶您。”闻到对方一身酒气,这位侍读学士不疑有他,连忙上来搀扶。他是听说过四皇子的,据说从军去了,当然不喜欢翰林院,肯定是走错了。
送朱棣回去的路上,朱棣试探着问道:“翰林院里,可有人懂史书?”
史书?
这位侍读哑然失笑,“殿下说笑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