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言自明。
意思就是将来李善长不在了,这关门弟子还有黄易帮忙罩着。
李善长感叹道:“老夫年纪大了,精力不济,一条鞭法是个大计划,至少需要年才能步入正轨。需要培养出一个年轻人来贯彻执行。”
“郑沂有才干,我让他跟我跑腿办事,熟悉一切公务。将来他挑大梁的时候,需要一个替他托底的。”
黄易点了点头:“只要他人品过关,不改初衷,我可以求太子罩着他。”
郑沂行礼感谢。
“就这一件事?”
李善长笑了,“这只是其次。正事还没说呢。一条鞭法需要先核准天下田亩,但大明初立,人才紧缺,识字的、通测量绘算的人才严重不足。不开科举的话,会耽误进度。”
黄易点了点头:“是啊,科举选才,绕不过的一道关卡。刚才陛下来过,也提起了这件事。”
谁?陛下?
我这……
李善长不觉奇怪,可就是这么平淡的一句话,吓傻了郑沂,心说不是吧,陛下屈尊到一个侯爵府邸聊天?
李善长笑道:“不用奇怪。你眼前之人身负旷世之才,但不贪名利。说他是宰相之才都委屈了。陛下和太子常来找他问计。”
“往后有什么学问方面的难题疑惑,可以来求他指点。看我面上,他不会跟你藏私的。”
黄易白了一眼,“您收徒弟,让我干活。唉……我把您请回来干啥?这买卖做赔了。”
郑沂给黄易行了半师之礼,接过黄易手上的茶壶,站在了李善长身侧。
黄易说道:“科举的事太大,陛下还在犹豫,我干预不了。”
李善长点头道:“无妨。即便是马上开科,也得一两年才能遴选出合用的人才。”
“药师,听说你门下有两个徒弟?且都是理政奇才?”
啥玩意儿?
黄易惊讶道:“不会吧,您的意思是,看上了我药铺抓药的两个孩子?他们才十五六岁,老头,你这是雇佣童工!”
李善长哈哈大笑道:“有志不在年高!秦甘罗十二岁就能担任宰相,你的学生,莫说十五六岁,哪怕十岁,也不是凡人。”
黄易连连摇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