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大明:力挺徐妙云,干翻朱棣 > 第一百四十章 西出潼关(1/3)
    要说搞纺织最方便的地方,需要三个条件:其一就是临水,其二就是靠近草原,其三就是有人。

    临水是为了借用水力,一个水车就是一个工坊。

    靠近草原就更简单了,收了羊毛最好是就近加工,总不能把羊毛千里迢迢运回江南加工吧?

    最后就是人口,建设工坊需要有各种工人,最后还需要纺织工人、成衣工人等等,所以人口基数小了也不行,总不能外地招工吧?

    大明能同时满足这三个特点的有两处,一个就是燕王朱棣的封地北平,另一个就是秦王朱樉封地所在的长安。

    有了意思考虑,老朱大手一挥,两地同时开工,赚钱嘛,当然是越快越好。

    这项工程投资小,回报高,朝廷现在又不缺这点钱,工匠都是现成的,木头、铁料都是朝廷供应,只计算人工成本就行了。

    为了赶上当年投产,朝廷决定兵分两路,黄易带一路西去长安规划开工;朱棣带一路去北平开工。

    因为这个,朱棣终于能卸下摊丁入亩这个苦差事了。

    李善长坐着轮椅继续执行,手下一帮精干的小年轻,雷厉风行一丝不苟,可让那帮刺杀的官僚恨透了这老头。

    ……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路过潼关,黄易不禁想起了这首张养浩的山坡羊。

    夏元吉笑着说道:“老师,这首山坡羊我也读过,可一直没明白的是:亡国的百姓受苦也就罢了,怎么国家兴盛了,百姓也会受苦吗?”

    黄易看着马车外面,唏嘘的反问道:“元吉,你说现在是盛世吗?”

    夏元吉思考了一下,认真的说道:“不算!大明初立不足二十年,刚经历过百废待兴,但还未到百业兴旺的盛世。将来如果有一天,不再有战事,或许才能迎来真正的盛世。”

    跟着一起的工部侍郎严震直欲言又止,心中这种问题,不好这么直白的回答吧?一不小心被皇帝听了去……

    看到他皱眉,黄易笑了,“严侍郎,你说现在算盛世吗?”

    我这……

    严震直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