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工地忙得热火朝天,蒸汽时代的到来,直接导致关中铁矿和煤矿不够用了,这是古代,人力产能太有限了,铁矿、煤矿基本只能进行露天开采,根本不具备地下作业的可能。
于是乎就有人建议联合衙署,对外扩张,拿下山西跟河南,量他大明也不敢说什么。
黄易却不同意,关中百姓好不容易平静两年,闷头发展就是,慢点就慢点,可以走的更踏实,没事别折腾百姓。
对外扩张说的轻巧,但你们这帮人嘴唇一碰,就需要调动军队开战,敢情死的不是你们自己的孩子,所以不心疼对吗?
一通训斥,没人敢再提开战了,但关中终究是要发展呀。
最终黄易提出了修路计划,要想富先修路,先把关中各个地方的道路修好,现在不缺粮食了,如果能把物资调配做好,足够过好日子了。
这天身为大都督的徐妙云收到一封家书,从燕国送来的。
是燕王妃徐妙清的求救信,大意是燕王朱棣去京城营救皇帝,一去两个月未归,现在朝廷对各地下达了海捕文书,还把燕国定位反叛之地,正派大军北上征讨。
信中徐妙清求姐姐跟姐夫出兵营救燕国,即便是无法出兵,也一定想想办法找到燕王,保住燕王性命。
看着书信,徐妙云陷入了纠结,她不关心朱棣的生死,但她担心妹妹徐妙清。
如果燕国真的被朝廷发兵征讨,一旦破城被擒,燕王妃徐妙清绝对没有好下场。
于是她找到了忙碌的黄易。
黄易看过书信,轻蔑笑道:“秦王朱樉谋害皇帝的消息我收到了,包括他派人截杀沐英、燕王朱棣潜入京城救人。”
“关中还有人劝我趁机出手,正是攻破大明的好时机,但被我拒绝了。”
徐妙云很是不解,“夫君是顾念情义?还是心疼百姓?”
黄易哈哈大笑道:“都不是!”
“我跟百官说的是关中无意扩张,能把本地百姓照顾好就不错了。在关中做个县令,也比在大明做宰相要安稳。”
“但事实却是时机未到。”
时机?
徐妙云恍然大悟,“我明白了,当时京城内乱,我们如果出兵插手,朱樉跟朱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