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6月,炎热的夏季席卷整个华北大地。
对于日军而言,这一年原本应该是巩固华北占领区、稳定后方战线的一年。
然而,事态的发展却远非他们预期的那般顺利。
自去年年底以来,日军在华北战场推行了一系列新的作战策略,
这些策略大多出自特种作战专家山本一木的构想。
他提出要通过特种作战、情报战、心理战和经济战,多管齐下瓦解八路军的抵抗力量。
然而,经过半年的执行,战果却差强人意,甚至在某些地区,日军的处境比之前更加恶劣。
山本一木原本设想,通过日军特种部队的秘密渗透,破坏八路军的后方指挥系统,暗杀重要指挥官,从而让八路军的战斗体系陷入混乱。
但实际执行时,日军却发现,八路军的警惕性远超他们的想象。
早在特种作战开始前,八路军就已经建立起了一整套针对日军渗透的反特工体系。
无论是县、区级地方武装,还是各个根据地的民兵组织,都经过严格的反间谍训练。
许多日军派出的间谍和特务,甚至在刚刚潜入村庄时,就被地方武装和民兵发现,随后被秘密处决。
而在一些关键地区,八路军更是主动布下反渗透陷阱,故意向外释放假情报,引诱日军的特种部队前来执行破坏任务,随后设伏将其围歼。
在晋察冀根据地,八路军甚至成功策反了一批日军派出的伪军间谍,将他们反向利用,向日军提供误导性情报,使日军的渗透行动屡屡受挫。
而面对多田骏提出的“治安战”本质上是一种高压手段,试图通过大规模清剿、屠村、扶植伪政权等方式,
让华北农村彻底丧失对八路军的支持。
然而,半年过去,日军发现,尽管他们在一些地方制造了恐怖气氛,但八路军的活动仍旧未能被彻底遏制。
许多村庄表面上屈服于日军,接受日伪政府的管理,但暗地里依旧向八路军提供粮食、情报,甚至隐藏伤员。
而那些被日军报复屠杀的村庄,反而激起了更强烈的抵抗情绪。
说起多田骏,自从1939年中条山之战的惨败之后,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