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然后…………”,小家伙虽然记忆力不错但还是有些地方忘记了,所以现在有些卡壳,于是他把求助的目光看向宁国公主。
“还有就是,不光我们这些公主王爷们要拿出钱财来挣,众位大臣也同样要拿出钱财”。
“对对,还可以在应天城里立一块大大的石碑,上面写着众位大臣所捐的钱财,好让百姓知道诸位大臣们都是好样,为了这次救灾纷纷慷慨解囊,以后百姓一定会感谢你们”。
“对,况且我们都捐了,众位大臣捐少了也不好看吧”。
李景隆在一旁补充了一句。
朱元璋听完小家伙和宁国公主两人的话,不由得眼前一亮。
而群臣反应也不慢,稍一思索之后,脸上的表情不由得变得难看起来。
不光你们要准备赈灾民,还要让我们出资,而且还要用石碑记录下来,他娘的这不就是赶鸭子上架了吗。
捐款没问题,但现在是捐多捐少的问题,你都已经立上石碑了,如果捐赠少了还不得遗臭万年。
这是谁给长孙殿下出的主意,就凭他一个三岁的孩子,根本就想不到这种办法。
朱元璋确实眉开眼笑,他知道这主意一定是马良出的,但他一个办法竟然准备把所有的大臣拉下水,而且还让他们有口难言,实在是太好了。
因为按照马良这种办法,这群大臣们谁也不敢少捐。
“雄英,你这个办法不错,到时候不光要刻石碑宣扬众位大臣的功绩,咱一定要在史书上为他们大书特书”。
朱元璋一边夸奖自己的大孙子,一边斜眼看着下面的大臣。
每年地方遭灾的时候,自己手底下的这群大臣们,只会一个劲儿的让自己从国库里出钱出粮,而他们从没有慷慨解囊过,这次我看你们出不出血。
底下的众位大臣尤其是那群文官,听到朱元璋准备在史书上记上这一笔,更是不由得纷纷骂娘,这次看来是要大出血了。
但朱元璋却不管这些,他知道自己手底下的诸位大臣家里都不差钱。
比如淮西勋贵刀山火海这么多年,全都搂了许多的钱财。
就像常遇春邓愈这样的,在建立大明朝的过程中,更是不知弄了少金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