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宜,也紧随其后,站出来支持科举会试。
官场如战场,有些时候,可以是政见不合,有些时候,必须是团结一致,共同对外。
科举会试,是礼部的重要大事,做不好,或是没做的话,他们礼部就不用混了。
“嗯”
“程尚书,老成持重,思虑周全”
龙座上的朱皇帝,半眯着眼,瞟了几下礼部的主官,嗯的一声,先夸赞几句,安慰一下。
“放心吧”
“科考会试的事情,朕记住了”
“再等等吧,拖不了一年半载,朕心里有数”
“还有”
“这几年的乱战下来,各州府的官员典吏,空缺肯定是不少”
“这样吧”
“各州府县的主官,可以适当的,招收一些士子学子入衙门”
“也算是实习,更是一种磨砺,先适应一下为官之道,体验一下民间疾苦”
没错,两世为人的朱皇帝,城府老辣的很,坚决反对现在开考科举。
没错,他就是要拖,往后拖延科举,这也是为了大明朝廷的将来格局啊。
对的,新朝新气象,一般情况下,都会大赦天下,开放新一届的科举会试。
但是,经过深思熟虑后,朱皇帝果断拒绝了,不能放任啊。
看看永历朝的大学士,六部主管官员,就知道了,大部分都是天启崇祯年的进士,且都是大西南籍贯。
一旦开了这个口子,新一届的举人进士,9成以上的人,必然来自大西南六省。
可以预计,将来的十几年,肯定是大西南重臣功臣,霸占整个大明朝廷,形成了垄断性集团。
同样,这也是朱雍槺,拒绝组建内阁,钦定首辅的原因,怕尾大不掉啊。
当然了,科举大事,也拖不了太久,如果拿下了南直隶,肯定是要开放的,拖不下去啊。
“陛下,不可啊”
“陛下,天下士子,拳拳报国之心”
“陛下,科举大事,关乎国运国祚”
、、、
这一下子,再次被朱皇帝否决以后,下面的张佐宸,龚彝,杨昌彦,邹简臣,胡璇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