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了大量海外的情况。
当然,主要内容也无非是两个方面。
一是讲述海外的物产有多么丰富,以此来吸引民众,告诉大家,想要发家致富,就去海外。
二是讲述海外蛮夷的百姓,生活水平有多低,生活有多痛苦,这是为了激发大明百姓的正义感,让他们生出要去解救海外民众的强烈愿望。
说白了,就是利益和道德的双重诱惑。
对此,大明的百姓,从自身的生活经验出发,立即便判断出海外蛮夷百姓生活困苦,一定是当地统治者的问题。
这一判断,不能说是错,反而很精准。
未开发的蛮夷之地,大多数还在部落时代。
而那些部落的首领,基本上实行的都是“黑暗统治”。
根本不拿统治下的部落子民当人看。
用人头祭祀,乃至杀人取乐,都是很寻常的事。
便是在遥远的欧洲,那里也还处于中世纪的黑暗时代。
统治那片大地的教会,国王,贵族,骑士,同样不将下面的农奴当人看待。
在这方面,大明百姓的朴素认知,只能说是太正确了!
“这是一桩好事,也是行善积德的事。可是,会不会让我大明的好儿郎客死他乡,埋骨海外啊?”
“说的倒也是。历朝历代,帝王为了开疆拓土,征遣无数百姓远赴边疆作战,不知道耗费了多少财力民力,不知有多少人埋骨他乡,我大明不会走这条老路吧?”
“瞎想什么呢?朝廷已经在改革军制了,以后派兵出征海外,都不会征发咱老百姓了。”
“就是,就是,现在连服徭役,朝廷都管吃管住。你想去随朝廷的大军去海外,还报不上名呢。”
“新军的待遇多好,能报名参加新军,我做梦都能笑醒。出去打仗,那更是建功立业的大好机会!”
“你还想着百姓会被强制征发,却不知,那都是以前的老黄历了。现在时代变了,你想去报名参军,人家还不一定要呢。”
“现在新军的武器可厉害呢,那火枪火炮,根本就不是从前的大刀长矛弓箭能比的,打海外的蕞尔小国,还是举手之劳吗?哪会有什么重大伤亡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