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住想要勤奋“工作”。
这与受人控制和摆布的打工人工作,是完全不同的体验。
朱允熥开始理解老朱为什么能像老黄牛一般,日夜不停的批阅奏章,处理朝政的原因了。
相比之下,后世那些怠政,不理朝事的皇帝,几乎无一例外,都是因为皇权受到大臣们的约束,享受不到权力带来的快感,反而处处皆不自在,才自暴自弃。
“这里还要再做一些调整……”朱允熥指着设计图上一处,详细讲述着。
房间内,数十名建筑设计师和工匠们济济一堂,一个个认认真真的洗耳恭听,手中还都拿着一支硬笔,和一个本子,不时地做着记录。
陛下可真是天纵奇才,古今未有。
他提出的方案,设计样式,都是他们这些做了一辈子建筑的人,以前从未听说过的。
大致讲解一下,就让他们受益匪浅。
朱允熥心中亦是感慨无比。
怪不得史书总说皇帝大兴宫殿,是一件极为耗费国力,穷奢极欲的事。
实在是在这个没有大型机械的时代,营建宫殿的成本,委实太高了。
十两银子,可供一户百姓一年生活之需。
若是那种极为贫寒的底层家庭,一年还用不了这么多。
但十万两银子,用来建造一座宫殿,却仍是远远不够。
什么概念?
就是一万户百姓一年不吃不喝的钱,也不足以建一座宫殿,需要十万户,几十万户!
这还仅仅只是一座宫殿!
而兴建新的皇宫,可远不止一座宫殿。
其中耗费的民力物力财力之高之多,可想而知。
不过,尽管朱允熥设计的皇宫,比原来的皇宫大了好几倍。
然而,得益于大明工业技术的发展,建筑成本反而有所下降。
首先是建筑所需要用到的铁器,铜器,都因冶炼技术的提高而大幅降低。
运送木材,石料的成本,也因道路的修筑,交通工具的改善而随之下降。
宫殿里面需要的玻璃制品,陶瓷物件,乃至各类家俱,亦是如此。
再加上施工方法和技术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