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退位让贤 > 第三百二十五章 权力是最好的春药!圣旨!(6/8)
    首先,不做批示,军务处和政务处的大臣,也不确定他是否认真看过,是否知晓……只能按他全部知道来处理。

    反之,若是他批示一个“知道了”,那就真的要将每一份文件都看完。

    否则,谁都知道哪些文件皇帝看了,哪些皇帝没看。

    其次,皇帝没有做批示,那往下面传达的文件意见,便只代表军务处和政务处的意见,而不是皇帝的圣旨。

    下面认为不对,还可以继续上奏辩解,进一步讲明情况,或者请求皇帝处理。

    直接下发圣旨,若是搞错了,下面也不敢不听,甚至会因此而酿成更大的错误。

    类似的例子,历史上比比皆是。

    政务处和军务处作为总领文武大臣的机构,一般情况下,下面的官员也不敢反驳,不敢不听令。

    另一方面是,圣旨不常发,才能凸显其至高无上的地位。

    若事无详细,动不动就发一份圣旨,则皇帝的圣旨,慢慢就会丧失其“权威性”。

    官员们收圣旨收得多了,也就麻木了,不会再特别重视。

    一般的事务皆是政务处或军务处处理,只有特别重要的事情,他这个皇帝才做出批示,下面的人也好分得清轻重缓急。

    事实上,在大部分事情上,朱允熥虽然给军务处或政务处下了旨意,可真正向下面传达指令的时候,反而会将这一点故意隐去。

    仅以军务处或政务处的名义发文,下指令,而不是以圣旨的形式下发。

    这也是为了有更多的回旋余地,占据政治上的主动。

    下面的人若有不满,也会骂军务处或政务处,而不是骂他这个皇帝。

    如此一来,矛盾便转移到了军务处和政务处,而他皇帝的权威反而得到了维护。

    这也是为什么要设置军务处和政务处,统领军务政务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然,也不是什么事情,朱允熥都不做批示。

    需要的时候,他随时可以介入。

    朱允熥翻阅着手中的简报,眉头忽然微微皱了皱。

    军务处和政务处皆是新成立不久,事务繁多,其中最重要的事,自然是挑选合适的官员走马上任。

    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