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退位让贤 > 第三百三十三章 滚滚大势!命运与反叛!(1/7)
    遥忆往昔,陆有林与李伯约皆负笈于国子监,乃是同窗挚友。

    那时候,国子监皆以圣贤之学为圭臬,埋首于经史子集,期冀有朝一日能于科举之途崭露头角,光大门楣。

    陆有林与李伯约亦在其间,勤勉向学,不敢有丝毫懈怠。

    然陆有林虽才情不浅,于科举之试却屡遭挫折,多次名落孙山,仕途之梦仿若遥不可及之星。

    恰在这时,朱允熥驾临国子监,给学子们讲课,带来了前所未闻的科学。

    犹如春日惊雷,于一众学子心间炸开,为他们开启了一扇崭新的知识之窗。

    陆有林敏锐地察觉到,这或许是自己命运转折之契机,遂毅然舍下多年苦读的科举之路,转而投身于大明制造局,潜心钻研火药之术。

    那时候制造局,虽然有数不清的工匠,但他们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全靠经验行事。

    曾参加过科举,能进入国子监读书的陆有林,在当时的制造局内,无疑是一位高材生。

    虽然圣贤书中没有火药知识,圣贤的道理也不能用于制造火药,但学习能力却是相通的。

    有文化知识作底蕴,相较同期仅依传统技艺摸索的火药工匠,优势立显。

    自入制造局,陆有林心无旁骛,一心扑在火药,尤其是子弹的研究上。

    将朱允熥所授的科学原理,应用于实践操作。

    每一次试验,皆精心筹备,记录下每一个细微的数据与变化。

    历经无数次的反复尝试与修正,从火药的配方调配到制作工艺的改良,渐次取得成效,直至成为子弹工厂的厂长。

    李伯约虽然当时并没有离开国子监,却也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闲暇时,做起了各种试验。

    《科学》期刊成立后,他开始向其投稿,也被采纳了几篇文章。

    再后来,大明制造局改制,成立大明朝廷资产部。

    各厂分立,由吏部向各厂委派官员。

    因为朱允熥要求吏部必须任命懂技术的官员,而此前许多读书人只知读圣贤书,完全不懂科学和技术。

    故而吏部在官员任命之际,颇费思量。

    最终,厂长之位多由朝廷资产部依据实绩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