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来。
大家都并非愚笨之人,心中自有一番思量与判断。
对于朱高煦所说的圣旨,起初众人心中尚有狐疑,但很快便回过味来。
李伯约所言句句在理,朱高煦若真有捉拿他们二人的圣旨,何至于带如此众多的人马前来?
这般兴师动众,明摆着就是想骗开大门,进而控制子弹工厂。
除非李伯约和陆有林已公然反叛,否则,带这么多兵力前来,就太不合常理了。
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他手中根本没有圣旨。
相对于那些在田地里辛勤耕种,一辈子都难得出一趟远门的淳朴农民而言,子弹工厂的工人,见识更为广博,头脑也更加灵活。
平日里,工人们最喜爱的《大明日报》上,便经常刊登各类奇闻轶事以及精彩的“故事”。
还有那引人入胜的《三国演义》连载,再加上工人们下班后聚在一起聊天吹牛,彼此交流分享,相互影响之下,也都算是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自然没有淳朴农民那般容易上当受骗。
目睹这一幕,朱高煦心中暗恨,却也知道今日之事难以善了。
他无奈地策马回身,向后方的军营奔去。
事实上,他今日前来喊门,已然是冒着极大的风险。
火枪与弓箭相比,有着天壤之别。
箭矢的射击距离有限,而且只要穿上厚厚的盔甲,便能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抵挡箭矢的伤害。
可大明军工厂里生产出来的火枪子弹,威力巨大,足以穿透如今市面上的任何盔甲,令人防不胜防。
更何况,相对于弓箭的命中率,火枪的射击更加精准,在有效射程内,几乎能做到指哪打哪。
故而,在冷兵器的弓箭时代,主将尚可阵前喊话,鼓舞士气,甚至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自身的安全。
到了火枪逐渐普及之后,就再没有人敢如此贸然行事。
轻易地将自己暴露在敌人的火枪射程之内,那无疑是自寻死路。
朱高煦素日里胆大包天,行事无所畏惧。
他之所以敢冒险前来一试,不过是心存侥幸,想着能不能凭借自己的身份和话术,骗开子弹工厂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