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伍出身的大老粗,他虽然认得几个字,可向来不喜欢读书。
让他去读那些厚厚的大部头书籍,简直比杀了他还让他难受。
但一想到通过这些书能学习陛下带兵打仗、谋略布局的高超本事,朱寿还是咬咬牙道:“我是得好好看看了。”
“实在不行,就找几个读书人,让他们先看书,再讲给我听。”
李思聪听闻,不禁拍手称赞:“大将军,好主意啊!”
两人相谈甚欢,之前的误会早已烟消云散。
朱寿有些好奇,又忍不住开口问道:“陛下的军事才华千古无双,治国理政的能力更是数千年来都未曾有过。”
“不知陛下是否也写了关于治国的书籍呢?”
李思聪轻抚胡须,脸上挂着温和的笑意,缓缓说道:“我听杨大人讲,陛下正在创作一本名为《国富论》的书籍,准备供朝廷大员们学习治国之道。”
“只是此书尚未出版,我也没能有幸目睹。”
“听杨大人说,书中所论述的内容,皆是前所未闻的学问,却又字字句句都切中至圣之理,堪称治理国家的无上法宝。”
“倘若日后朝廷官员们能够好好学习这本书,以此来治理国家,不愁不能实现民富国强。”
李思聪口中提及的“杨大人”,自然就是朱允熥的“秘书”,政务大臣杨荣。
他与杨荣私交甚好,也正是凭借杨荣的举荐,才得以擢升,出使暹罗和蒲甘。
朱允熥如今所“写”的书,大多只是口述,再由杨荣整理汇编而成。
杨荣对这些情况自然了如指掌。
说到此处,李思聪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接着又道:“说起来还有一件事,陛下原本还打算写一本名叫《资本论》的书籍,可后来不知为何,突然就不写了,说是时机尚未成熟,大明如今还用不上此书。”
朱寿顿时愈发好奇,眼睛睁得大大的,眼巴巴地望着李思聪,满心期待他能再多说一些。
虽然什么《国富论》,什么《资本论》,这些对朱寿来说完全是一头雾水,但此刻的他,就像个充满好奇的孩童,内心涌起了强烈的好奇心。
“陛下曾对杨大人说,只要大明江山还在朱家子孙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