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判之所以陷入僵局,倒并非暹罗方面故意拖延或不愿配合。
面对大明提出的各项要求,暹罗上下哪敢拒绝呢?
毕竟大明的实力摆在那里,暹罗在其面前,实在是不敢有丝毫忤逆。
事实上,暹罗的谈判大臣,为了促成贷款一事,已然绞尽脑汁。
甚至,他们最先提出用土地乃至良田等宝贵资源作为贷款的抵押。
他们心中想着,良田乃是立国之本,这般诚意满满的提议,大明总该会接受吧?
然而,大明的谈判官员却有着自己的考量。
在他们看来,就当前的局势而言,大明的普通商人想要在暹罗直接经营土地庄园,困难重重。
也没有多少人愿意。
或许未来随着局势的发展和双方合作的深入,这并非不可能。
但至少眼下,时机还远远未到。
出于这样的考虑,大明的谈判官员婉拒了土地抵押这一提议。
暹罗官员们并未就此放弃。
很快,又有人站出来,提出可以将暹罗的“海关税收”作为抵押。
他们觉得,“海关税收”好歹是一笔稳定的收入,或许能满足大明的要求。
可这一提议,同样被大明驳回了。
究其原因,则是由于暹罗的社会发展程度相对落后。
在以往很长一段时间里,暹逻对外贸易少之又少,“海关税收”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直到大明开放海禁,大明的商人纷至沓来,暹罗的对外贸易才逐渐热闹起来。
这也就意味着,暹罗朝廷口中所谓的“海关税收”,绝大部分都来源于大明与暹罗之间的贸易往来。
然而,根据《明倭友好互助协议》的附件补充条款,为了增进大明与暹罗之间的深厚友谊,进一步推动双方关系的深入发展,实现商品贸易的合作共赢,秉持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大明和暹罗彼此对从对方国家进口的商品,一律实行零关税政策!
如此一来,暹罗官员所提出的“海关税收”抵押,几乎等同于子虚乌有,大明又怎么可能答应呢?
眼下,暹罗人对大明文化的向往如痴如狂,对大明商品的追捧更是到了近乎痴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