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愿意去干就让谁去,反正他是绝对不会去的。
目前的大明,正处于小冰河时期。
这样的气候灾害日后肯定还会频繁出现。要是每次都得用这种方式应对,那可真是没完没了地遭罪。
当然,想要变通一下,方法也不是没有。
比如,皇帝可以下旨让太子,或者其他皇室宗亲代替自己去完成这一仪式。
再不然,大臣们也能主动上奏,自告奋勇地请求祭天祈雨。
皇帝同意了,就可以派遣其前去。
但朱允熥年纪尚轻,还没有册立太子。
那些成年的皇室宗亲,都被他派到海外去开拓疆土、传播大明文化了。
如今留在京城的,都是还未长大的小孩子,自然不适合承担这等重任。
大臣倒是派了,不过,朱允熥也只是让他们每天去祭祀两次,而不是像传统要求的那样,连续不断地苦守在祭坛,不降雨就不下来。
毕竟,在如此酷热的天气下,太阳这般毒辣,在外面长时间暴晒,真的很容易中暑,危及生命。
朱允熥实在不忍心因为这么愚蠢的事情,让自己手底下的大臣,白白丢了性命。
也正因如此,朝廷里上奏请求祈雨的声音越来越高。
大臣们也不敢直接要求皇帝必须去祈雨。
只能委婉地说自己愿意去,或者要求朝廷举行大型祭祀活动,率领全体臣工一同祭天祈雨。
但实际上,他们的真实用意,就是希望皇帝能赶快去祈雨。
他们觉得,只有这样,才能展现大明天子爱民如子的形象,表明皇帝为了天下百姓,操碎了心,不惜付出一切。
从而“感动”上苍。
在他们看来,这才是一位“贤明”君主应该做的事情。
身为臣子,他们也认为自己有劝谏皇帝成为“贤明”君主的责任和义务。
于是,这些大臣便接二连三地不断上奏。
他们呈上来的奏章,自然都被政务处压了下来。
这其实正是朱允熥当初成立政务处的重要目的之一。
说白了,政务处就像是皇帝与大臣之间的一道缓冲带,必要时给皇帝“背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