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退位让贤 > 第四百零一章 财政问题!大建设时代!改革之法!(2/9)
艺。

    修路的时候,往往现烧现铺。

    后来,随着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烧制标准也随之提升,同样也意味着造价在节节攀升。

    钢筋就更不用说了。

    尽管炼钢的技术不断进步,大规模生产使得大明的钢铁价格迅速下降,然而在各项工程的推动下,钢铁的使用量攀升得更快。

    以往,哪会有如此之大的钢铁用量呢?

    更重要的是,为了提高道路的运输效率,后续修建道路的标准提高了许多。

    新建道路的规格提升,原先已建成的道路也在进行加建和整改。

    比如说,在原有的河道上,在过去需要渡船通行的地方,大量架桥。

    朱允熥甚至已经下令大明科学院着手筹划设计金陵长江大桥,只待日后时机成熟,便立即开工建设。

    除此之外,还有大规模的隧道挖掘。

    其目的是让道路能够直接贯通,避免翻山越岭,缩短通行时间。

    在一些山区,这一举措能将原本一两个月的路程,缩短至一两天。

    但当下大明并没有后世那般先进的盾构机,只能依靠人力挖掘隧道,其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也就是朱允熥极力要求,此事才得以推进。

    毕竟,在朱允熥的记忆中,隧道的历史源远流长,甚至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早在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前,就已经出现了能够穿越高山、长度近一公里,并且可供马拉有轨货车通行的大型隧道。

    清政府时期,修建的粤汉铁路虽未最终完工,但横贯南岭的铁路隧道却已全线打通。

    既然他们能做到,如今的大明,在蓬勃发展的科技和日益强盛的国力支持下,当然也有能力挖掘。

    故而,尽管大臣们对此事颇有微词,都不太支持,朱允熥却还是强推了下去。

    技术方面,倒也不必过于着急。

    完全可以在挖掘隧道的过程中,一边实践操作,一边总结经验教训,慢慢摸索学习,逐步提升技术水平。

    然而,修隧道所需的资金,远远高于普通道路。

    挖掘隧道的工作环境极其艰苦,对工人的体力和耐力都是巨大的考验,需要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