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的研究人员为核心骨干,还广纳各地的技术人才,组建了一支多元化的教师队伍。
这些教师不仅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在教学之余,依旧要如同在大明科学院时那般,投身于科研工作,真正做到了研教一体。
京师大学的学科设置十分新颖,不仅开设如数学、物理,化学,机械,生物,医学,农学等理工科。
同样也有社会科学领域的诸多专业,且划分细致入微。
不同于传统学堂只教授四书五经,这里的课程涵盖了经济学、心理学、哲学、历史、政治等诸多前沿学科。
学校的学生来源主要依靠公开招录,由京师大学精心组织招生考试,秉持着公平公正的原则,选拔出最优秀的人才。
京师大学自成立起,便承担着一项特殊使命——编制教材。
一方面,大学教师授课所需的讲义,需整理汇编成系统教材,以便日后总结经验,推广应用。
另一方面,他们还要为中小学学生编写适用的学习资料。
小学、中学、大学,这样清晰的教育层级划分,乃是当今皇帝陛下亲自敲定,此前从未有过这般细致规划。
在洪武皇帝在位时,虽大力推行公学,但教学过程多由教师自主安排,既无统一的教学进度要求,也缺乏标准化的讲学教材。
如今,皇帝陛下深谋远虑,降旨要求公学统一教材,实行分科授学,旨在为天下学子营造更规范、更优质的教育环境。
当然,全新规划的教材仍在紧锣密鼓地制定之中,尚未能立即在各地推广开来,但这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新定的中小学基础教材,内容极为丰富多元,除了涵盖传统的文史知识,还将数学、物理等学科纳入其中,力求让学子们接触到更全面的知识体系。
与此同时,公学肩负起另一项意义重大的职责——推广大明官话。
学校要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熟练运用官话进行顺畅的沟通与交流。
在以前,人们往往要等到科举高中,或是进入衙门当差之后,才会意识到学习官话的重要性并着手学习。
普通民众除了外出跑四方的商人,是很少会主动学习官方。
既便是商人,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