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退位让贤 > 第四百零七章 润物无声,朝野之议!(3/7)
多也无法流畅使用。

    通常要手脚并用,依靠肢体语言来进行辅助。

    各地纷繁复杂的方言,犹如一道道无形的屏障,严重阻碍了人员的自由往来,也极大地制约了贸易的繁荣发展。

    不仅如此,这还给朝廷治理地方增添了重重困难与高昂成本。

    从外地调任的地方官员,只因对当地方言一窍不通,接收信息的渠道严重受限,时常被那些狡黠的衙门小吏玩弄于股掌之间,政令推行更是举步维艰。

    而如今,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这一切都将迎来彻底的改变。

    朝廷率先着手统一培训教师讲官话,让教师们成为推广官话的先锋力量。

    紧接着,以这些教师为依托,逐步拓展至培训更多的官吏。

    尤其是衙门当差之人,无论官职高低,哪怕是最底层的差役,都无一例外地必须接受官话培训,并在严格的官话考核中达到合格标准。

    否则,便将失去继续在衙门任职当差的资格。

    最后,将官话教育的触手延伸至所有进入公学就读的孩童。

    在这个时代,参加科举考试的人数相对有限,但那些家境虽不宽裕,却仍咬紧牙关送孩子读上一两年书的家庭不在少数。

    这些孩子的学识不足以踏上科举之路,但至少能识得几个字,会写自己的名字,日后无论是经商做生意,还是去店铺里做伙计,或者学一项养家糊口的技艺,都能派上用场。

    以往,这类人群通常都不会讲官话。

    但随着官话教育有条不紊地推广开来,未来的局面必将焕然一新。

    人们交流将更加顺畅,各地联系也将愈发紧密。

    这些变革,恰似春雨润物,悄无声息却又实实在在地渗透进大明的每一处角落。

    在这个瞬息万变,日新月异的时代,诸多原本意义重大的事情,常常会在如潮水般涌来的海量信息中,迅速被人们抛之脑后,不再受到关注。

    毕竟,总有层出不穷,更为要紧的事儿,将众人的注意力吸引走。

    一道征召贤良之士与饱学鸿儒进京,共商国事的圣旨,瞬间在朝野上下激起千层浪,引起各方广泛关注。

    金陵城的大街小巷、茶馆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