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退位让贤 > 第四百零八章 新学之争!立场鲜明与明哲保身!(1/7)
    在明初的读书人中,方孝孺之名如雷贯耳,声名远扬。

    而年轻的解缙与之相较,亦是毫不逊色,同样在文坛与官场中崭露头角,备受瞩目。

    而且,方孝孺虽然才名极高,却从未涉足科举考场。

    身为大儒宋濂的得意门生,凭借着出众的学识和才华,被人举荐,得以直接面圣,由此绕过了科举这一常规进阶之路,直达天听。

    解缙自幼便被视作神童,传闻他天赋异禀,读书时一目十行,过目不忘,能日记万言,且自幼便遍览儒家经典。

    传言他十岁时,便已将四书五经的义理融会贯通,

    到了十五岁,更是腹有诗书五车,各种典故皆是信手拈来,令诸多饱学之士都为之惊叹。

    原本解缙想要参加科举,一展宏图,却被父亲以修身养性为由,强令其在家潜心沉淀三年。

    直至十八岁,解缙方才出山,一举夺得江西乡试解元之位。

    随后在会试、殿试中一路过关斩将,位居前列。

    如此年少有为,着实让那些皓首穷经、读了一辈子书的老儒生们自惭形秽,被他的光芒压得抬不起头来。

    入朝为官后的解缙,曾多次上奏言事,针砭时弊。

    其所奏之事,亦在朝野上下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例如,他曾上奏弹劾左都御史袁泰。

    尽管当时未能成功扳倒袁泰,但解缙凭借自身的名声和威望,让袁泰心生忌惮,即便心怀怨恨,也不敢对他进行打击报复。

    不仅如此,解缙还写过为韩国公李善长申冤的奏折。

    要知道,李善长之事乃朱元璋钦定。

    解缙此举可谓是冒着极大的风险。

    然而,老朱最终也并未因此治他的罪。

    后来,解缙因种种缘由离开了朝廷官场,转而投身于民间讲学。

    他虽身处江湖之远,却并未就此沉寂。

    反而凭借着渊博的学识,在民间养望,四处讲学传道。

    所到之处,学子云集。

    随着时间的推移,解缙的名声愈发响亮,影响力也日益扩大。

    也正因如此,当有书生骤然听到他的名字时,才会表现得那般惊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