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百人浩浩荡荡的随行,也丝毫不足为奇。
但在京城里,御史虽说依旧让百官心生畏惧,可大多都是“清流穷官”。
别说摆排场了,好些御史,连雇个轿夫的钱都舍不得花,也着实雇不起。
平日里,他们常常就靠着两条腿奔波,身边一个随从都没有。
可眼前这两名御史,竟带着如此多的护卫,这般阵仗,要么是有备而来。
要么便是其在都察院内的地位举足轻重,远非寻常御史所能比拟。
“解先生所言极是。”随着赵三爷被衙役们带离,朱允熥强压下心底翻涌的怒意,面上浮现出一抹淡淡的笑容,道:“实不相瞒,我等是奉左都御史杨大人之命,特意前来这茶馆,恭迎解先生大驾。”
“杨大人神机妙算,早就料到解先生会莅临此地。”
“他还推测那些对新政新学心怀抵触之人,或许会对解先生不利,想给先生来个下马威,所以才安排我等在暗处布下人手,以防不测。”
“没想到,还真派上了用场。”
朱允熥这一番话,说得滴水不漏,巧妙地将自己真实的身份来历遮掩了过去。
解缙眼中眸光微微闪烁,将信将疑。
他为人处世虽然有些书生意气,但人却是极其聪明。
自然不会轻易相信这番说辞,只是一时之间,也难以辨其真伪。
茶馆掌柜一听,却是喜出望外,脸上的褶子都笑开了花:“哎呀,原来你们竟与杨大人相识,这可真是太好了!”
掌柜一边说着,一边兴奋地搓着手:“以杨大人与国舅爷的交情,只要杨大人肯出面说句话,国舅爷想必不会因为一个家奴之子,就与二位为难。”
“说不定啊,还会重重责罚那赵三爷呢!”
此言一出,朱允熥的脸色瞬间又变了。
杨士奇和皇后顾盼君的哥哥,关系竟如此要好?
他的目光移到杨士奇脸上。
只见杨士奇神色慌张,连连摆手道:“你休要胡乱言语!”
他一边说着,一边偷偷瞥了一眼朱允熥,声音不自觉地提高了几分。
“杨大人平日里与国舅爷素无往来,并无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