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退位让贤 > 第四百二十六章 春闱新潮涌,军改暗变生(1/6)
    正月里的金陵,依旧透着丝丝彻骨的春寒,冷风似冰针般,肆意地往人衣领里钻。

    新学新政的激辩正酣,春闱的脚步也悄然临近,城中的氛围随之愈发凝重而紧张。

    今年与往年大不相同。

    科举新增了诸多前所未有的科目,与此同时,京师大学也开启了春季招生的大门。

    如此一来,赶赴金陵参加考试的人数,较往届相比,竟呈几何倍数增长,多得超乎想象。

    当然,这背后还有其它因素。

    首先是大明交通条件的显著提升。

    在这个时代,想要长途跋涉,历经艰难险阻来到京城赶考,绝非易事。

    且不提一路上车马劳顿,让人疲惫不堪,甚至可能将双腿走到酸痛麻木,几近废掉,单说旅途中的吃住行,每一项都是一笔相当不菲的开销。

    那些高中举人的士子,通常会收到地方乡绅慷慨馈赠的礼银,宗族也大多会伸出援手,给予资助,因此,他们倒也无需为赴京赶考的盘缠而忧心忡忡。

    再者,朝廷在这方面也提供了相应保障,举子们凭借起送文书,便能够使用驿站的资源。

    不过,朝廷的驿站仅仅在交通方面给予便利。

    若是举子家境贫寒,地方乡绅与宗族所给予的钱财又不多,不够支撑行程,有些人便不得不向商人借贷,才能勉强凑齐前往京城的路费。

    好在他们有着举人身份,多数商人都极为乐意将钱借给他们,满心期待着对方日后高中进士,给予丰厚的回馈。

    这种专门为筹措进京赶考银子而产生的借贷,被人们称为“京债”,在不少地方已然形成了一种颇为盛行的风气。

    至于其中是否存在权钱交易等贪腐问题,那便是另一个话题了。

    自朱允熥掌权之后,大明各地掀起了修建水泥大道的热潮,交通状况得到了翻天覆地的改善。

    此外,朝廷大力建设向外开放的驿站客栈,而非仅供官员使用,这使得赶考之人的吃饭与住宿有了可靠的保障。

    以往的客栈,规模普遍较小,入住的客人寥寥无几,运营成本居高不下,自然而然的,每个顾客的客单价也就水涨船高。

    而如今,随着交通愈发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