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破之的策略发起反攻,重创了相对更为浮躁散漫的维洛格尼军队,瞬间收复了约二分之一的失地。
随后,迫于接应盟军撤退的压力以及战线的溃退,奥斯维玛也不得不从勒迪尼斯国内撤离,放弃了所有的占领城市,退回自己的国境当中。
而勒迪尼斯则是在德雷克的指挥下乘胜追击,稳扎稳打,收复失地之余,还进一步攻入到奥斯维玛的疆域当中。打得奥维盟军节节败退,直到退到奥斯维玛的重要军事要塞格兰陵堡,占据着巨大的地理优势,盟军才终于止住了颓势,堪堪扛住了勒迪尼斯的进攻。
而为了削弱奥维盟军的地理优势,德雷克也是选择与奥维盟军相持于这条战线之前,随后发动勒迪尼斯帝国强大的生产力,开始在战争前线搭建导弹阵地和军事要塞。
看到前线的异动,奥维盟军自然也是焦急万分,但刚吃了一场大败仗的奥维盟军也只能做到依靠地利防守而已。
甚至于,要不是德雷克和其父亲辛苦经营几十年的勒迪尼斯帝国虽凭借其科技底蕴爆发出了强大的生产力,但根基终归不稳,远程洲际导弹什么的还射不太起——至少不可能顶着奥斯维玛同样先进的反导弹系统乱射。即便依靠格兰陵堡的地利,他们也稳不住这条战线的。
(更强大的战争武器其实双方都有,但不管是德雷克还是肖政都没有灭亡大陆的打算,所以自然不可能动用。当然真算起来还是勒迪尼斯吃亏,毕竟勒迪尼斯的尖端科技在他们的科学狂热之下确实领先奥斯维玛太多了。)
自新元纪349年至352年的这段对峙时间里,加百列的小队在敌后也算屡建奇功了——虽然十次任务有九次都会失败。但这种小部队能做的事情本就有限,任务成功与否对整个大战场意义都不算大,唯一的大作用,就是在盟军全线固守,日渐消沉之时,偶尔为部队提振一点士气罢了。
在这三年的战争当中,加百列小队中,小队成员阿兰娜、沃菲尔德、索诺夫等人先后牺牲。而考虑到自身小队任务的危险性,加上没有国家归属感(因为是异界人)却极其重视同僚情谊,加百列也没有允许肖政再给自己的小队补充人手,只是继续带着自己的老队员们过这种刀尖舔血的生活。
(有人可能问加百列为什么不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