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听闻这个词,脸上皆是一片疑惑,显然不明白  “拐子马”  的含义。

    但许闲对  “拐子马”  却并不陌生。

    “拐子马”  本是军事术语,起源于南宋抗金时期,是宋朝对金军精锐骑兵的称呼。

    金军的  “拐子马”  实际上是在大军左右两翼布置骑兵的一种战术,其名称源于女真语  “快子”,寓意移动迅速。

    许闲此次要演练的,是以火炮为核心的  “拐子马”  战术。

    他研制的火炮虽然射程可达千步之远,但在火炮中,这个射程并不算突出。

    不过,也正因如此,火炮的重量不算离谱,而且炮身重心处设有炮耳,可以灵活调节射角,尾部还配备了准星和照门,大大提升了射击的精准度。

    许闲在研制火炮时,便充分考虑了与楚军作战特点相结合。

    这种火炮尤其适合对抗密集冲锋的骑兵,它不但可以发射实心弹、火药弹,甚至还能发射霰弹和链弹,对密集冲锋的骑兵具有恐怖的杀伤力。

    除此之外,许闲还专门为火炮研制了四轮炮车,方便骡马托运。并且,通过圆轨能够调整射界,使火炮成为可移动的火力点。

    在野战中,还能用车营作为屏障,将火炮置于阵地之中,从而形成  “炮骑协同”  的战术核心。而这  “炮骑协同”,正是许闲以火炮为核心的  “拐子马”  战术的关键所在。

    林青山等人对许闲的  “拐子马”  战术一头雾水,但许闲并未过多解释,毕竟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他要让众人在实践中领悟这一战术。

    一个时辰后。

    清风营已完成武器装备的更换,整齐地在演武场中集合。

    林青山作为校尉,坐镇中军,指挥清风营五百人。

    唐霄率领一百五十名骑兵,组成左翼骑兵队。

    赵福生则带领一百五十名骑兵,作为右翼骑兵队。

    伙长李宁率领一支五十人的火炮营,每小队十人负责一门火炮。

    伙长楚京率领一支五十人的弓弩营,营内配备重弩,以增强中程火力压制的容错率。

    伙长张天率领一支百人步兵营,营内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