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待未知,控制变量法是科研领域最有利的武器之一。
既然其他都没改变,只动了淋巴系统,那要找原因也该是从此下手。
戴楠看向许秋。
她很好奇,短短几天功夫,对方能有什么新的想法。
“戴教授有没有尝试过,从解剖结构入手?”许秋开口道。
“解剖?”
戴楠有些吃惊。
不过也在预料之中。
许秋是典型的外科医生,遇事不决先开一刀。
从他最擅长的外科解剖入手剖析,倒是很符合他的习惯。
“我做了几十年手术了,也没有在任何人的大脑内发现类似淋巴系统的结构。”戴楠苦笑着摇头道。
她对人类大脑很了解。
各种组织、解剖,不说一清二楚,但也肯定能辨认出来。
要是有类似于淋巴结、淋巴管的结构,早就被她揪出来了。
而且。
戴楠在升任大夏神经外科研究所所长后,也带着团队做过人类大脑的深层研究。
其中就包括细致解剖。
简单来说……就是细细地切做臊子,一点点、一片片地研究。
哪怕是如此,也没有找到任何与淋巴系统组织学形态相似的结构!
许秋道:“戴教授研究的脑组织实质?”
戴楠点头:“你总不能说硬脑膜、颅骨这些骨性结构里面有淋巴管?”
“为什么不会有?”
“这……”
戴楠突然一愣。
按理说,骨质结构就是单纯的骨头,这里面怎么可能有淋巴管?
就算真有……
要知道,骨质结构是防水的!
就算颅骨、硬脑膜里边有淋巴管,那么各种排泄液体怎么进入骨质结构?
就像是一堵墙。
墙里面可能真有水管。
但……水怎么透过墙壁进入水管中?
许秋道:“戴教授,你之前提到的两种理论。不管是蛛网膜粒学说,还是鼻粘膜淋巴吸收说,运输效率都非常低下。
“而按照其他组织器官产生的废料速度来对比,以大脑的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