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的产品以零点二毫米的操作极限占据绝对的领先地位。
而当下能拥有零点零二号机的,大夏仅有临医一家。
也不对,隔壁的临海国际医院也沾了光蹭了一台。
不过此时更让众人纳闷的是……
颈七神经已然完成互换,不给手术收尾,这是在干什么?
而下一刻,许秋将超级显微设备对准了颈七神经。
调整至最大倍率。
而随着超级显微镜下的视野一阵晃动,最后,下方出现了一条条薄如蝉翼的管腔。
看到这一幕,赖光圳等人立马认出了这东西。
淋巴管!
准确来说,周围神经独立淋巴管!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神外不仅认为颅脑内没有淋巴系统,同样的,中枢神经、周围神经附近也应该不具备淋巴。
当然——指的是与神经伴生的淋巴,而不是分布在神经周围的其他系统淋巴。
然而,几年前发布在《nature》上的一篇论文就已经证实“周围神经具有独立淋巴系统”。
不过让众人想不通的是,颈七互换术,怎么突然开始找淋巴管了?
难不成这也跟神经再生有关?
所有人都看向许秋。
许秋此时没心思说话。
超级显微缝合过程中,即便是稍微粗重的呼吸都可能引起致命的颤动。
因而此时他所有注意力都在缝合独立淋巴管上。
早在验证“阿尔茨海默病分期逆转术”时,许秋就已经拥有了零点零一毫米的操作极限,已然在毛细淋巴管上进行过缝合。
因而此刻缝接独立淋巴管,于他而言没有多大难度。
只是数分钟的功夫,一条条破裂的淋巴管就被修复。
而许秋也在这时给出了答案:“淋巴回流不畅会导致神经水肿,挤压轴突的生长空间,甚至可能形成‘纤维化疤痕’,阻碍再生。
“且,若是不重建淋巴管,术后三到六个月就可能出现继发性神经卡压。”
这话一出,赖光圳等人第一反应就是怀疑。
传统观点一直认为,神经再生仅依靠血供,几乎没有考虑过淋巴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