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情况不一样,比如孤儿、亲戚托关系、穷人赚外快等等。
魏征再看向李世民:
“陛下,大唐律法禁止尚且还有这样的情况,如果现在陛下颁发敕令,只会更多!”
李世民黑着脸硬怼回去:
“朕十五岁就征战沙场,怎么了?”
“陛下当时是不得已,天下大乱,不当兵只会被兵抢。现在不是了,天下不需要这么的兵。
陛下怎么知道,下面的那些折冲将军们,不会为了陛下而强征!
陛下怎么知道,他们不会为了立军功而大肆扩招!”
裴矩也支持魏征的说法,站出来给魏征撑腰。
“陛下,自晋朝开始,无论是北方各国还是南北朝魏宋,都是实行的府兵制度。
将军自己招兵,自己负担士兵的粮食供给。
但如果大肆扩招,他们的兵多了就要更多的公田,朝廷的地少了,赋税也就少了,朝廷更没钱,更别说朝廷现在就没钱。
到时候各地的折冲将军手下兵马众多,而朝廷入不敷出,难保这些折冲将军没有二心。
且府兵当兵都必须自备马匹盔甲,大唐能买的起盔甲,养的起马匹的都不多。
北魏的《木兰诗》都写有: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一户百姓最多支持一名士兵,不可能够再支持另一名士兵
那么那些没用盔甲的士兵,上了战场就死的更快。”
有了户部尚书的理论支持,魏征再次喷李世民。
“到时候,百姓家里当兵花的钱,超过了赋税,那么百姓是会选择支持当兵还是缴纳赋税?
要么是支持当兵,因为当兵不用缴纳赋税,没了赋税,朝廷怎么办?
要么是无法支持当兵,回家种地。
到时候当兵的想回家种地,种地的想去当兵,国家岂不是乱七八糟?
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不可使杂处,杂处则其言哤,其事乱。
陛下现在明白了吗?”
李世民被这么一通教育,也没了怒气,沉思下来。
到时候军心紊乱,民心不稳,大唐也会和突厥一样陷入内乱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