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色更加专注,他们知道,这一刻,他们正站在命运的转折点上,每一个细节都至关重要。
子阙继续说道:
“接下来的选拔,我们将通过笔试与面试两轮进行。
“笔试,考验你们的学识与文字表达能力;
“面试,则更看重你们的思维深度、应变能力以及对时局的见解。
“记住,诏令宣谕司需要的是能够用笔锋锐如剑,直击人心,唤醒民众良知的勇士。”
一旁的姚学正,也点头补充道:
“是的,同学们,诏令宣谕司的工作,不仅仅是撰写文章,更是要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疾苦,用你们的文字为弱者发声,为正义站台。
“这是一份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但我相信,你们中的佼佼者,定能不负所望!”
随着子阙与姚学正的话语落下,选拔正式拉开序幕。
首先是以“民为贵”为题,要求学子们在限定的一个时辰内,自由挥洒笔墨,撰写文章。
这不仅是对他们文学功底的检验,更是对他们是否具备洞察世事、心系民众情怀的一次深刻探索。
学子们整齐地走进姚学正早已准备好的考场,或静坐沉思,或奋笔疾书,整个考场内,安静异常,紧张而又专注的氛围弥漫在每一个角落。
他们有的从历史的脉络中汲取灵感,讲述着上古先贤如何以民为本,开创盛世。
有的则立足当下,剖析时局,提出对民生改善的真知灼见。
更有甚者,以未来为视角,描绘了一幅幅理想社会的蓝图,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子阙与姚学正穿梭于考场之间,时而驻足凝视,时而低声交流,他们对每位学子的书法与文章,都给予了高度的关注与细致的评判。
在他们看来,这些文字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字堆砌,更是学子们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是他们对于“民为贵”这一理念,深刻理解的体现。
那些书法,也不仅仅是控笔技巧的展现,它们更像是学子们内心世界的镜像,是情感与智慧的结晶,是书写者人品的体现,也是他们个人风格与气质的缩影。
他们有的笔画遒劲有力,透露出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