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重生:掠夺词条,宋徽宗是我爹 > 第276章 赵元说经济战我熟啊(1/4)
    在历史上《澶渊之盟》主要的内容就是两个方面。

    首先是辽宋为兄弟之国,以后谁家的皇帝年纪大,谁就是大哥。

    然后就是宋向辽提供岁供每年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双方开展自由贸易。

    兄弟之国这个没有什么毛病,甚至还觉得十分的和谐,毕竟打不过人家,你叫爸爸,都没有什么问题。

    更不用说是以年纪大小论兄弟了。

    其实,大家最反感的无非就是第二条,岁贡的问题,但是这个东西要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看待这个问题。

    十万两白银是个什么概念,大宋的年收入是一亿两,两国大战的时候,军费是五千万两。

    而且,我们也不吃亏,其中就有自由贸易这一条,就让我们立于不败之地。

    辽国除了卖点牛马还能卖给大宋什么东西。

    而大宋的茶叶、丝绸、瓷器等商品对于辽国来说,可都是顶级的奢侈品。

    大宋的商品充斥着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刚开始辽人还能卖点马匹,后来发现宋人的骑兵越卖越多,就不敢再卖了。

    甚至有一段时间,辽国的萧太后下令,谁再卖给宋人马匹,直接杀全家。

    自那以后,宋辽的边境贸易就变成一边倒的的对宋贸易巨额逆差。

    大辽收到的岁供,最后还要连本带利的还给大宋,赔的是干干净净。

    这就跟胜利者本来是我,结果大宋一套组合拳下来,辽国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大宋硬是把赔款干成了贷款,而且还是高利贷。

    辽国没有人懂经济,甚至觉得这样还不错,干脆就不发行自己的货币了。

    主要是发出来,老百姓也不认,宋朝的商人也不收,到了最后连辽国的皇帝都认为大宋的钱才是真正的钱。

    这场决定辽国亡国的货币战争,就这么悄无声息的展开了。

    结果就是,双方和平了一百多年,辽国的财富就这样源源不断的落入大宋的口袋。

    而且大宋的文化输入,也是悄无声息的渗透进了辽国的每一个毛孔。

    现在其实跟与辽的情形差不多,宋和金打双方打的都挺费劲,甚至有时候还处于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