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重生:掠夺词条,宋徽宗是我爹 > 第332章 德不匹配的一代才子(1/4)
    这个倒霉鬼孙觌,字仲益,是晋陵人,五岁的时候,就被苏轼赏识。

    至于为什么能在五岁的时候,被苏轼赏识,那是因为苏轼又被贬了。

    至于为什么说“又”,主要还是这哥们经常挨批评,作为一个纯粹的文人。

    对于一些事情总是看不惯,又管不住自己的嘴巴,所以经常被政敌攻击。

    皇帝对此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毕竟游戏规则在那里摆着呢。

    于是苏轼就开始了被贬官的生涯,被贬对于他来说倒是成了家常便饭。

    这次,苏轼要刷的新副本就是杭州,对就是前面说到的官衙成了危房的杭州。

    在去往杭州的路上,苏轼的心情还比较好,因为杭州也算是宋朝文人比较喜欢待的地方。

    正好在那里修身养性,在途中,经过了孙觌的老家,洛社、礼嘉附近,正巧碰到了正在玩耍的小孙觌。

    当时的孙觌还是穿着开裆裤的小孩,一边玩耍还一边背着古文章。

    在那里摇头晃脑,玩的不亦乐乎。

    于是闲的无聊的苏轼走上前去问道。

    “小破孩,你在嘟囔什么呢?”

    孙觌倒是也不认生,可见从小就是一个社牛,而且还十分有眼力见。

    看到苏轼的穿着,就知道他是一个大官,于是大声说道。

    “学学属对呢,我长大也要像你一样做大官。”

    苏东坡一听,乐了,心想,那我就考考你吧。

    于是,苏轼张口就说了一句“衡茅稚子璠玙器”。”

    小孙觌一听,心想着:“你这是考我呢,我学了这么多天也不是盖的。”

    看我的,于是,应声“翰苑仙人锦绣肠”。

    苏东坡大为惊叹,说这小子日后必定会发达啊,并赐给他一个新名字,也就是“孙觌”。

    所以说起来孙觌这个名字,还是苏轼给命名的。

    或许是借了苏轼的吉言,这小子日后发展的倒是十分的顺利。

    孙觌也是沿着科举考试的指挥棒,一步一步从一介布衣考上了秀才。

    然后,又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乡试中了举人,科举之路简直像开了挂。

    二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