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的是,在赵彻遇刺之后。
赵紫薇和西楚朝廷诸臣都犯了一个常人很容易犯的“错误”,那就是冲动!
五朝盛会是赵彻和当今朝廷标榜自己继位正统的标志性事件,只有获得周边友好四国的认可,天下万民的拥护,皇权才能正常有序地延续。
外邦人可以看作是一场形式化的“戏剧”,但在西楚朝廷眼中却是再神圣不过的事情。
可偏偏在这个极其严肃、重要的盛事上,有人胆敢行刺皇帝?
放在朝臣百官,乃至赵氏父姐弟三人眼中,就是公然的谋逆与折辱,岂能善罢甘休?
揪出行刺的真凶,并将之大切八块,以正皇权威严,是必然之事。
在此之间,为求迅速稳住民心,赵彻大怒之下,急于指向主谋而有所冲动、误判,也是无可厚非之事。
但大秦人若真有谋刺西楚皇帝之心,又岂会派遣当朝储君前来出使?
难道他们不知道行刺有失败的可能,就算行刺成功,西楚雄兵百万,大秦太子是逃不掉的吗?
若非大秦人全是蠢材,那么主谋就一定不是他们!
或者说前来出使的这个大秦太子本就是个替死鬼,秦帝根本就不曾想过让他继位!
但就这个两个可能性而言,李宣更愿意相信前者,主谋并非大秦人!
只是大秦太子在行刺失败后,居然会莫名其妙地逃走,这就显得有些蹊跷了。
当中必然掺杂着一些隐情。
一旦逃走,明面上看来,大秦太子就有了畏罪潜逃的嫌疑,这是尤为致命的。
而李宣认定大秦太子不是主谋的原因,另有一个!
只因秦人捕获的那只猛虎,其实是他赠予的。
若秦人一早就有行刺的图谋,那他们一开始就不该接受李宣的贿赂,将所有猎物都献出来。
他们之所以能有这具虎尸,还得多亏了李宣的赠予,又怎会有行刺的嫌疑?
反倒是临时劝说李宣赠虎的皇甫俊,有些撇不清干系。
赵紫薇传令回来后,显得忧心忡忡。
要是李宣的猜测是准确的,大秦人并非主谋,而西楚朝廷又将之认定为凶手的话,传回大秦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