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实施不到位,最后也只会弄得一团糟!】
【“那关于学校的改革。”】
【“陛下。”】
【“您打算要进行准备了吗?”】
【首辅在记录着一些事情后,便看向陈怀信询问道。】
【他很清楚。】
【短时间内。】
【学校不太可能进行改革。】
【但是如今的科举情况,还有士子与百姓们,对于研究与技术学校的热情,让他感觉这件事或许可以提前准备了!】
【“等到以后。”】
【“科举的选人形式。”】
【“就会被直接取消!”】
【首辅在心中想道。】
【陈怀信也很清楚,首辅为何会这样询问。】
【因为对于不少士子来说,科举为官已经不再是首选了,这已经成为了他们进行学校的一个跳板!】
【就连百姓们,顶多也就会惋惜,为何有人从学校毕业后,没有选择入朝为官,而是留在学校里做研究,但却不会认为,放弃科举选择学校是什么坏事!】
【“最多。”】
【“就是科举出仕。”】
【“能够多三年官龄。”】
【“但等到一定程度。”】
【“这官龄就不再重要了!”】
【这是学子与百姓的共识。】
【也是考入学校更受欢迎的原因。】
【所以既然都已经这样了,先进行着改革的准备,等到以后时机合适,就能直接进行转变,而不需要耽误太多的时间!】
【而陈怀信在思索片刻后,也认可的点了点头。】
【“那就先准备学校的改革吧。”】
【“陛下是打算,改变哪方面?最终的考试形式?”】
【“不!既然是改革,那自然是得全都改变!无论是书籍,还是教学先生,都与如今的不再一样!”】
【陈怀信说出了自己的一些安排。】
【不过。】
【在那说着学年制的时候。】
【他却忽然有了些许犹豫。】
【“十二年后,才能报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