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的中年妇女站在那,正笑看着她。
“你是……?”
她面露疑惑,她还真不认识这女人,看样子是外村的。
这外村的,怎么跑来她家了?
中年妇女搓着手,脸上的笑容越发的灿烂,“我听说,想在你们村读书,找你家是最管用的。”
她有点儿不好意思,“是这样的,我家有两个孩子想读书。”
“选来选去,最终想在你们村上学。”
真不是她家挑剔,而是其他村的私塾不收小姑娘上学不说,还有很多的问题。
朱氏是有听说过,有不少外村人想来村里上学,还跟村里的亲戚朋友打听。
只是,没谁向她家打听,也没谁凑到她家面前来。
“这……大妹子,不是我不肯帮你,而是想在咱们村上学,得按咱们村的规矩来。”
中年妇女连连点头,“我知道,我知道。”
“我这不是想着,先来你家问问情况,再到你们村长那打听打听嘛。”
“我听说,你们村的私塾收小姑娘读书?”
这下,朱氏明白她的想法了,“是收的。”
“不过,我们村都有很多孩子没上学,不一定会收外村的孩子。”
村里好些人家都等着,自家的孩子能上学,哪里能愿意外村的孩子来抢占名额。
中年妇女急急道,“我会按照规矩来的。”
她叹了口气,“你是不知,外村的私塾不肯收小姑娘。”
“我家是想着,家里的女儿读两年书,能认识一些字,不用像我这样当睁眼瞎。”
能识字的姑娘,以后好嫁人一些,也明白更多的道理。
朱氏第一次遇到愿意让女儿上学的人家,她家除外。
毕竟,她家向来是重女轻男。
“我们村的私塾有几个姑娘上学。”
她停顿了一下,又道,“我看这样,你不如直接去问问程先生和邓大夫。”
“若是程先生和邓大夫愿意收,那咱们村就不会有意见的。”
她看人没程先生和邓大夫准。
最重要的是,此事该由程先生和邓大夫做决定,不该由她一个外人来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