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天高路远,庆阳帝也管不着他。

    而他的学生们,也都很乖,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

    “瑞王立下赫赫战功,确实是我等学习的榜样。”宋三郎微微颔首,心里却骄傲极了。

    能有这样一位父亲,是他的荣幸。

    刘文亮都快被他给气死了,“你呀你,读书读得脑子都不好了。”

    乔佑鹏无奈地摇了摇头,显然也被这个大外甥,给气到了。

    “三郎,文亮的意思是,放弃科举,投奔瑞王。”

    宋三郎眼底闪过一丝错愕,张了张嘴,刚想说点什么,刘文亮就彻底打开了话匣子。

    “你舅舅说得没错,如今大梁朝,上上下下,里里外外,都烂透了。

    身为读书人,我们应该改变这种局势,而不是任由皇上,继续祸害大梁朝。

    我听我爹说了,当初黎太子的子嗣,还活着,他们的养父正是瑞王。

    夫子不也说了,瑞王是个明事理的好人,那他抚养的孩子,肯定也错不了。

    既然如此,那我们为何不弃暗投明,改拥黎太子的子嗣登上皇位?”

    看着面前两个意气风发的少年,宋三郎忍不住笑出声来。

    “我看你们才是读书读傻了,要是让皇上知道你们这番言论,就算你们有十个头,也不够砍。”

    他抿了抿唇,继续道:

    “既然你们已经知道大梁朝烂透了,为何不努力读书,然后考取功名,去改变它、建设它?

    而是要采取这种极端的方法,害了自己不说,还会连累家人、朋友、夫子。

    这种没有脑子的话,在我面前说说也就罢了,莫要在其他人面前说。”

    说罢,宋三郎一甩袖子,扬长而去。

    留下一脸懵逼的刘文亮和若有所思的乔佑鹏。

    “佑、佑鹏,你瞧瞧你这个外甥,还真是不孝,骂我也就算了,竟然连你这个当舅舅的,也给骂了。”

    乔佑鹏低头不语,仔细琢磨着刚刚宋三郎的话。

    猛地想起什么,他的脑子突然闪过一抹亮光。

    “文亮,那个瑞王姓什么?”

    “姓宋啊。”刘文亮丢给他一个白痴的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