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边最核心的人选就三个,一个是汪家二房的汪子怡,一个是李家的嫡孙女,也就是宣妃的侄女,李露华,最后一个是何家嫡女何颂枝。
段惟和倒没有将宗室女作为人选放进去,选的也大多是清流新贵。
最近皇家和宗室的关系有些微妙,段惟和处理了一批贪官,世家之后,看宗室也不太顺眼了。
宗室由皇家供养,又不可能给封地,在京城久了,尾巴也大,子子孙孙这么多,宗室就成了开支的大头,银子是大批地花出去。
要是比起来,整个皇宫的开支也没有这么多,毕竟宫里的主子不多。
段惟和都想着该怎么削弱开支,要是选了个皇子妃,里面涉及的东西多,下手就更难了,所以,一开始就排除在外。
在长宁身上,他是寄托厚望的,自然不能留下这种隐患。
李家比较有眼色,在皇上还是太子时就暗戳戳地示好,已经是朝堂的骨干成员,后辈也比较有出息。
更深层的原因,也是不想到时候怀景和长宁反目,李家有两份选择,就不会那么坚定了,从年岁上来说,又正好和长宁适龄,倒可以放进来。
段惟和也经过夺嫡,怀景现在对这个哥哥这么崇拜,心心念念想做贤王,要是闹到那一步,场面可不好看。
为人父,自然是不愿的。
汪子怡也是因为适龄,但没什么希望,皇后对此也是心知肚明。
二哥走了,二房的孩子虽然有资质,但还没长成,以后是什么样还说不清,对长宁的助力可不大。
况且,汪家要是再和下任帝王联系在一起,这下就算不是权势滔天,也跑不了了。
皇上对长宁是什么看法,皇后是知道的,这可是他以后看好的太子。
而汪子怡之所以在备选的行列里,还有一个是因为她性子好。
这好像是汪家人的天性,乐观又爽朗,二房的事务也都是她帮忙打理,做事很有一套,很符合长宁的要求。
长宁沉迷于政务,段惟和也是知道,找个不闷的,也互补。
至于何颂枝,相比起来,短板不明显,何父这两年进了内阁,年纪又不是很大,还不到四十,也比较有潜力。
何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