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健等贵宾们用完晚餐,亲自陪送到歌厅,又给介绍了几个好看舞伴,他觉得他终于可以换身轻便的衣服回家了。
挂着总经理的头衔,他留下才能表示足够重视,这叫级别。但这种场面式的迎来送往全是虚情假意,多一分钟都考验人的脸皮,他才不想多呆一秒钟呢!他觉得纯商人之间的交流反倒比这种政商要爽快得多,大家以智谋利,以利谋益,没大没小,谁能谋多少各凭本事。但商里若搅进了政,商人里搅进了政客,那就完全不是正经味儿了。
但中国自古官商不分家,这特色随着文革去,又随着改革回,复苏速度之快远远超过了改革开放的步伐。可见当年破四旧,只是破了珍贵的文物,根本没破了旧习。
他不喜欢和政客打交道,觉得他们根本不是一路人,但春生说,不管怎样他都要改改自己的脾气,要适应这一点,说未来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五十年,这种风气只会一天比一天更盛,不要指望有纯商道,不管如何改革与开放,名与利的勾连在这片土地上从未停止过。
他说乱世之后的第一代大商人多是匪商,只要胆子大就能赚钱,他们的原始积累往往带着血腥,但他们也是最不可能做得长久的。盛世则是官商,它们依附在政治之下,政盛则盛,政衰则败。很多红顶商人最后都会沦为政治的牺牲品。平世是民商,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才是真正的商人,依靠自己的头脑,在太平世界谋利,无苛捐杂税,无战乱分割,子孙贤则长远,子孙不肖则败家。富不过三代一直是中国商人的魔咒,因为他们看重家族,讲究肥水不流外人田,规模小的时候能够齐心协力,规模大了,就会各自生出心眼。家族企业无管理,繁冗的人事关系,复杂的利益分配,掺杂着各式人情。勾心斗角用在敌人和对手身上可以称为智慧和手段,用在亲人身上就是勾当和阴私,上不得台面。所以大多数的民商可以赚钱,但很难成业。赚钱和成业不是一回事,单从这话看,春生就不是一个书呆子,也不是他给人表面印象的书生,他是一个谋士。
春生的祖上就是师爷出身,他十七岁便已继承了祖父的修学,那老太爷用最后的智慧把他的长孙谋进仕途,把幼孙推进商途,可见这老师爷已把中国的棋局向后看了五十年。
因为陪了两杯酒,加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