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塑强汉 > 第65章 当面发难(2/3)
郡吏是代表着他们身后的家族,冲着新农体系而来。

    众郡吏也反应了过来,他们如果用“刁民”、“无理要求”等理由,除证明自己无能之外,已经无法证明新农体系是不合时宜的。

    蔡立猜得不对,他们不是没看过《农庄管治之要》,而是仔细研究过。

    那上面,列出了五百多项农庄、农户可能遇到的问题。

    什么灌溉田地时如何排序、互助组中有的农户劳力少、互助组中有懒汉,甚至是连有的农户因为缺少裤子而无法出门劳作,都有相应的解决办法。

    可以说,这些郡吏在做乡长的这段时间里,就没遇到过《农庄管治之要》上尚未标示的问题。

    那些士绅们,拿着《农庄管理之要》,直接奉为至宝——他们完全可以用此来管辖自家的农庄。

    蔡成有着建国初期互助组和农民公社的无数经验,面对汉代这些质朴的农户,怎么可能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只不过,为了解决粮食问题,在当前阶段,蔡成不允许农户经商罢了。

    尽管如此,蔡成也用在大工坊里做工,替代了农户经商,让农户有了钱财的来源。

    郡吏迂回攻击新农体系的理由没有了,那就只能正面进攻了。

    蔡立盯着这个提问的郡吏看了良久,才慢慢回答道:“我知道。我还知道,照此下去,所有的佃户都会加入农庄、渔庄和盐庄。因为在新农体系下,加入农、渔、盐庄,他们的收益更多一些。按新农体系的规划,前三年,农庄之人吃饱饭谈不上,至少不会饿死人。三年后,农户基本家家都能吃饱了。”

    看到蔡立如此坦荡直言,那个提问的郡吏,突然一下子不知道怎么说下去了。

    又一郡吏跳了出来。“使君,可佃户都跑去农庄了,我们家族中的土地就没人耕种了。”

    “哦?为什么佃户宁愿加入农庄,也不愿意为士绅们耕种了呢?”蔡立好整以暇,明知故问。

    这让郡吏们如何回答?

    难道他们要公开承认对佃户的盘剥太重了吗?

    毕竟“佃二税三主五”和“税三主七”相差太大了,他们根本就不好意思说出口。

    蔡立见没人回答他的问题,悠哉地继续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