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塑强汉 > 第222章 河套之要(1)(1/3)
    荀彧可以断言,如果行知公子想推翻大汉,自己取而代之,他一定能够做到,而且时间也不会太久。

    只要他想,仅凭青州的富庶,就可以支撑他打天下了。

    而他培养出来的这些人才,个个对其顶礼膜拜,于是,治理天下的人才也有了。

    加之三十万护民军,天下莫可挡!

    荀彧正发呆,蔡琰竟然带着轻风、细雨、郭淮,也进了作战室,后面还跟着个小不点诸葛亮。

    进入作战室后,蔡琰也不和众人打招呼,直接安排其他四个小家伙,架好便携桌凳,轻风、细雨开始为蔡琰和诸葛亮研墨。至于郭淮,当然只能自己研墨了。

    “这……”荀彧惊奇不已。

    “我定下的规矩,护民军中的主要交流,都必须记录下来。他们四人,就是专门负责记录的。”蔡成笑着给荀彧解释。

    荀彧内心震撼无比。

    这行知公子培养人才,真是不拘一格呀。

    他们天天帮着行知公子做记录,不就是等于天天受行知公子的教导吗?

    最关键的是,他们有不理解的地方,还随时可问,几人之间,也可以相互讨论。

    这样的学习进程,可要比先蒙学,再读圣贤书,甚至只能自己苦思,根本找不到人解疑答惑的常规学习进程,不知要快多少倍,又强上多少倍。

    荀彧此时已经有了拜主公的冲动。

    不过,他还是忍住了。

    文人有风骨,可以依自身才华投效他人,博取功名,但绝对不能轻易拜他人为主。

    看到蔡琰、诸葛亮等人都做好了记录的准备,蔡成才开口。

    “文若刚到,我先来介绍一下当前的局势……”

    蔡成给荀彧讲解了护民军当前的部署。

    可当荀彧听到护民军征西军团,已于冬季大河封冻之时,已通过西口渡进入进入上郡后,大惊失色。

    他当然知道,表面上上郡还在大汉手中,只有稀薄的人口,还没有大汉驻军。

    如果不是把天下大势已经研究得差不多了,荀彧哪敢来投效天下闻名的成公子。

    (天子闻名的是成公子,而不是行知公子。因为多数人都不知道蔡成的字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