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塑强汉 > 第246章 谁当盟主?(3)(2/3)
   这话与其说是向孙坚提出的条件,还不如说,向在座所有人提出的条件。

    “粮草事大,之远此议公允,我们也自当如此。”陈温捻了捻他的山头胡,点头称赞。

    他率兵前来,离扬州距离颇远。如果粮草不济,他带来的兵马,能回去多少都不知道。

    孙坚也马上表态。“此议甚当,我自当如此。而且,粮草事关重大,我还会选派得力人手,专事看管粮草。”

    厉志点了点头。

    他还有五十万石粮草,几天后就会抵达怀县大河对面的敖仓,足够联军消耗半年的。

    现在已是秋收,青、冀两州都是大丰收,根本不愁粮草供应。

    但成公子让他交出三十万石,自留二十万石,以防万一。

    可如果能有一个公正的粮秣官,他就不用分兵照应粮草了。

    而且,青州献出五十万石粮草,也可以得到更多人的支持,对日后成公子掌控大汉朝野,有着莫大的好处。

    所以,他决定改变成公子的决定,把所有粮草集中。

    “其三,无论最后战果如何,你不能率领联军对抗大汉。”

    这简直就不算个条件。

    其实,孙坚对大汉还是很忠诚的。

    正史中,如果不是讨伐董卓无疾而终,而且看到其他兵马出工不力,也不会在洛阳废墟中得到传国玉玺,他也不会率军返回长沙。

    当时他已经断定,大汉完了。

    既然大汉完了,自己又得到了传国玉玺,何不返回长沙,以图更大的谋略?

    而且当时孙坚投靠了袁术,他也想观察一下,袁术是否有帝王之相。

    如果有,自是把传国玉玺献给袁术;如果没有,那就图谋自身壮大。

    可见,哪怕如孙坚这样忠诚于汉的人,得到传国玉玺后,仍然不免怦然心动。

    大概也只有蔡成这样,完全摒弃了“君权神授”的人,才不认为得到传国玉玺是天意吧?

    而其他人听到厉志的第三个条件,面色很是奇怪。

    他们聚集于此,不就是为了匡扶汉室吗?

    怎么会想到与大汉对抗呢?

    只是,这个条件提得堂堂正正,自然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