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塑强汉 > 第369章 昭昭神迹(2)(3/3)
那时,你蔡成又如何向天下人交待?

    这些朝臣们,目前已经迫不及待想再聚杨府,一起商议“讨蔡之策”了。

    刘虞、刘岱、贾琮、蔡立、王允、卢植六人,同样是一脸凝重。

    他们也在反复斟酌着“君主立宪制”的优劣。

    由于想得太入神,连被蔡成取消的礼部,他们都没有提出质疑。

    六人不仅是单独思考,竟然还凑到一张桌前,小声地讨论着。

    不过,按蔡成的评价,这些人中,也只有刘虞水平最高。

    他可是正史上称为“东汉末年政治家”的。

    刘虞想到,按“君主立宪制”,皇权就只剩下内阁成员的任免权、监察权和军权。

    也就是说,皇室血脉从此无虞。

    由能人来治理国家,国家会治理得更好。

    而这些能人,至少名义上,还是皇帝的臣子。

    这种机制,不仅避免了皇室争夺皇位的残酷,还避免了血脉传承导致的不肖子孙上位。

    从更深处说,就是国家养活皇室,皇室放手让能臣治理国家。

    如此,皇位还真的不吃香了。

    过去争皇位,不就是争那生杀予夺、至高无上的权力吗?

    现在这个权力没有了,和傀儡无异,谁还会去争呢?

    除了皇权丧失和改变祖制之外,似乎“君主立宪制”没有缺点。

    何况,汉朝之前是秦朝。

    秦不就是更改了祖制吗?

    正因为其更改了祖制,才会有秦灭六国、一天下。

    而在刘虞看来,秦失其鹿,与秦是否更改了祖制无关。

    汉承秦制,存续了四百年,就很能说明问题了。

    足足思忖了将近两刻钟,根本没关注三公九卿与荀彧之间的唇枪舌剑。

    最后,六人都确定,“君主立宪制”确实要比“血脉传承制”更为先进。

    而且,并没有破坏“君权神授”这一立国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