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伯,侄儿在弘农与成公子一见如故,相谈甚欢。故应成公子之邀,前来京都入朝为吏。
“入城后,就去见了成公子。成公子正陪着陛下玩耍,便将侄儿送来相府,向丞相报到。”
杨修果然不凡。
刚刚进门意外见到大伯后,稍稍有些慌乱。可他马上稳住心神,然后便是从容不迫、口齿伶俐。
“你愿意入朝为吏?”荀彧马上问道。
荀彧不想杨彪再打岔。
“自然。我听成公子讲述了大汉的未来,包括‘君主立宪制’、‘科举制’以及如何治理大汉和为何要开疆拓土,便被吸引住了。
“我弘农杨氏之所以能够崛起,皆因从汉立功。
“我家数代,包括家伯在内,都位极人臣、尽心竭力地为大汉操劳,我自是不甘人后,也想为大汉出力。”
杨修一番话说得忠心耿耿、铁骨铮铮,根本没注意到他大伯的脸色已经快要阴出水来了。
杨彪怒道:“你才多大年纪,竟然敢说为大汉出力?”杨彪现在恨不得马上起身,一脚把杨修踹出门去。
杨修搞不清楚状况,不知如何回答其父的责问。
荀彧马上打圆场。“文先公,德祖已及冠,自是有自己的想法。”
然后,他不让杨彪说话,而是和颜悦色地询问杨修:“哦?成公子把‘君主立宪制’和‘科举制’都讲给你听了?”
“没错。而且这两制,不仅解了我心中之惑,还让我豁然开朗,看到了大汉的未来。”
“德祖不妨当着令伯及各位大人的面,说说你的看法。”荀彧循循善诱。
“与成公子一番交流,让我明白了,大汉之根本问题之一,在于农耕。
“本来粮食产量就低,再加之士族豪强兼并土地。虽然士族豪强仓满囤实,换来的却是普通百姓食不果腹。
“赤眉、绿林、黄巾,还有汉中的五斗米道,他们之所以能起兵造反,皆因百姓食不果腹,根本就没有活路。
“而成公子的新农体系,已经在青州证实,百姓、士族及地方豪绅,完全可以共同富裕。
“成公子身边的童子军中,有很多是来自青州士族。可他们说,成公子在青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