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出现了一个农学上有天赋的人,虽然他知道的东西没有自己的多,但是人家能思考,甚至动手实验,这就是一切皆有可能啊。所以杨明汐赶紧抓住了这个难能可贵的机会,想培养指点一下梅亭舟,让他成为第二个袁隆平。
杨明汐就这样看着,老杨家的人也没有出声,梅家的人好像习以为常,也各自坐着,甚至和杨家人小声的说着话。
梅亭舟大概走了半盏茶的时间,突然停下来道:“插秧的田是不是要弄成稀泥的状态,然后插下去能够迅速的把秧苗包裹住,并且有足够的水分,秧苗能够很快的继续生根发芽,迅速的成长起来。”
杨明汐听着他说的话,觉得还真是这个样子,自己只是知道,却不能总结出来。杨明汐伸出大拇指点了点道:“厉害,还真是这个样子的。插秧的田要弄成水泡田,并且要多次翻动,越软和越好。”
“因为要重新生根发芽,所以一棵秧苗可能会发出很多棵分叉,这样才能满足一亩秧苗可以插 10 亩田,还能增产的条件。”
杨明汐看着他认真地解释着,心中不禁有些佩服。他没想到一个小子居然对农学情有独钟,而且还说得头头是道。
“啪啪啪……”杨明汐双手拍掌,真诚的夸赞道:“你说的都对,你确实有农学的天赋。以后有事情可以随时来问我。”
他知道,这个小子虽然年纪不大,但对农学有着独特的见解和热爱。她愿意帮助他实现他的梦想,让他成为一名优秀的农学家。前提是这是他的梦想。
杨明汐微笑着点了点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她决定以后多多提点他,让他不断探索农学的奥秘,为农业发展做出贡献。
杨明汐不知道的是,这个比自己还小的小子,在将来会成为他农业上的管家和专家,为她对南陵国的改造提供了最大的帮助。
梅亭舟点了点头,去到梅五爷的跟前道:“爷爷,我不想走科举之路,我只想找到更好更多的办法,让农民不饿肚子,可以吗?”
梅五爷脸上先是闪过一丝失望,然后又慢慢浮现笑容道:“你的愿望肯定可以实现的,爷爷支持你。”
梅亭舟跪下给梅五爷磕了一个头,站起来深深鞠了一躬,然后转头,睁着大大的眼睛看着杨明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