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如果日子全部是平平淡淡,那也过得飞快,但是,这又怎么可能呢?尤其是物业服务这个行业,关系到各个业主,常言道:千人千面,众口难调……而那些年,在物业服务有限公司还都叫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的时候,人们多少包括物业公司从业人员自己,都对这个管理有一定的误解,都认为物业是个筐,啥也往里装,有些业主把一些本该由行政机关处理的事,通通归责于物业的不作为,而物业的某些从业人员,在强烈的自卑心理下,却表现出无知的狂妄,说白了都是对管理的曲解和误解,就像膨胀的气球——只需针尖大小的一件事,一戳就破,四分五裂,甚至不复存在……任何的过度的解读和任何过度的延伸,甚至于扩列自身的合同义务,最终的结果,必然不会是和谐的……也不知道现在有些地方会不会还有这种情况:一些本该由社区或者派出所应该出具的一些证明,在那个时候,有些地方居然需要物业公司来出具,并盖章。这样,让物业公司的一些执掌大印的管理,甚至都产生了一种自己才是这一片区域的行政长官的感觉……而对物业服务工作有利的一方面是:在那个不过分刻意强调隐私重要性的时候,这种小区业主登门与物业沟通事情,解决邻里纠纷等,能够让物业清楚详细的掌握每家每户的基本信息和情况,这也为以后此户业主欠费被诉至人民法院打下了基础,而那个时候买卖房屋后是要去物业登记的,不然你原有家里的东西出不了小区,你新买的家具也进不了小区……种种的这种所谓的管理,从那个年代延伸至今,在居住多年也不知道对门邻居是谁的当下,物业这种嵌入式的管理,在当时,并没有使人感到不适,甚至在诸如打电话挪车,提醒关闭水闸等琐事方面,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但物业公司毕竟是一个服务企业,对于将所有凡事烦心事,琐事都寄希望于物业公司来管理和处理的某些业主来说,有的时候,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埋下了拒缴物业费的种子,并且在一次又一次失望过后茁壮生长……
“你是这个公司品质部的负责人吗?你是姓陈吗?”这一天,陈光刚推门进了办公室,就有一个瘦的像竹竿儿,长得一对招风耳的老年男子迎了上来,对此,陈光感觉有有些迷惑,第一,他不认识这个人,第二,这个人直接是要找品质部负责人,他的来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