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后,《华夏日报》刊登了徐华宇的那篇《谈校园的一些问题》,笔名是钟声,里面举例的省份没有标明,只是用了l省。

    可是,《华夏日报》查出那个是徐华宇的投稿信箱。

    毕竟徐华宇以前也用这个邮箱往《华夏日报》投过稿子,前面还有徐华宇的名字,人家编辑哪会放不出来呢?

    但编辑也为了保护徐华宇,毕竟这是一篇揭丑的评论,教育界里最大的蛋糕就是饭堂和校服。

    现在徐华宇举例子说明,特别是饭堂里不卫生的饭食会危害学生的身心健康,让我们下一代出现很大的问题,这不得不引起大家的注意。

    徐华宇的这一篇文章投到《华夏日报》后,几个编辑有不同的看法。

    有人觉得不应该刊登这篇文章,有人觉得没有问题,报纸就是要揭露社会上的问题,要不然他们的存在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最后,由总编拍板,决定刊登这篇评论,用徐华宇的笔名“钟声”。

    从文章里的内容来看,这些问题非常严重。

    如果不处理好的话,以后将是大问题。

    这篇评论在《华夏日报》发表之后,产生了很大的反响。

    大家都在议论这件事情,一些利益群体看了非常生气,暗中扬言要找出那个写文章的人,一定要找对方算账。

    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他们肯定不能放过对方。

    文章没有具体指哪个地方,l省具体是哪个省,别人不知道,可《岭南日报》编辑是知道的。

    而岭南省宣传部的揭冬部长也看到这篇文章,身为宣传口的主要领导,他的秘书每天都要筛选一些重要的新闻和报道,让他不用自己一张张报纸地找。

    当揭冬看到徐华宇所定的那篇文章,把秘书叫了进来。“这篇文章好像很熟悉……”

    “老板,这是徐华宇写的,《岭南日报》那边反馈过的。”秘书提醒着揭冬。

    揭冬想起来了:“原来是那个徐华宇写的,我们都不发他的文章,他还自己发到《华夏日报》去?”

    揭冬有点生气了,徐华宇不讲政治啊。

    省里不想发他的文章,那说明他的文章不适合在报刊上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