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老李小酒馆 > 葱烧鞭花回鱼肚(2/3)
 续写酒故事

    1970年南京长江大桥通车那天,秀兰攥着盖有\"金陵制造局\"火漆的信封站在桥头。信皮上父亲遒劲的钢笔字洇着水渍:\"淑芬吾妻,速携子女返宁\"。江风掀起信纸一角,露出母亲用红药水画的船锚图案——正是当年缝在她旗袍内衬的暗记。

    \"让开!\"二伯母突然从人群里挤出来,手里攥着把豁口的剪刀。她围裙上沾着新鲜的猪油,袖口却露出半截褪色的红袖章,那上面印着的\"革命委员会\"字样已经发黄卷边。秀兰看见剪刀尖端挑着张《新华日报》,头版照片里父亲正在长沙兵工厂车间讲解图纸,背后墙上模糊的标语竟与南京长江大桥的\"人民大会堂\"题字如出一辙。

    深夜,小梅在玄武湖捡到块带编号的钢板。钢板上\"金陵制造局·民国三十八年\"的字迹旁,粘着半片桃酥渣。当她把钢板浸入湖水,涟漪中突然浮现母亲年轻时的身影——她正站在下关码头三号仓库前,手中握着的不是搪瓷缸,而是杆刻满\"林\"字的汉阳造步枪。

    \"小心二伯母!\"建国突然拽着姐姐躲进货箱堆。透过缝隙,她们看见二伯母正用豁口剪刀挑开铁皮饼干盒,剪刀尖端沾着暗红血渍。当那双曾掐断父亲脚镣的手触碰到铜纽扣时,整座仓库突然剧烈震颤,货架上的搪瓷缸接连炸裂,飞溅的机油在墙上泼洒出\"抓革命促生产\"的血字。

    1971年林彪事件后,军工厂突然响起久违的鸽哨。秀兰蹲在厂区锅炉房后巷,看见穿中山装的干部捧着牛皮纸信封挨家敲门。当\"平反\"二字从她耳畔掠过时,锅炉房深处传来熟悉的咳嗽声——父亲佝偻着背调试锅炉水位计,脖颈处的弹孔疤痕在蒸汽中若隐若现。

    \"爹!\"建国冲进煤灰堆时,父亲手中的扳手突然坠地。六角扳手滚过三十年时空,在水泥地上敲出1949年的晨钟。秀兰看见父亲工装裤膝盖处磨得发亮,那正是当年跪在南京长江大桥焊接钢梁时留下的印记。

    1972年尼克松访华的专机掠过南京城时,母亲正在军区总医院咳血。她床头柜摆着个铁皮饼干盒,盒盖开启的瞬间,十二枚铜纽扣悬浮成北斗七星状。当秀兰把最末那枚刻着\"1972228\"的纽扣按进盒锁,窗外突然传来久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