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能走哪去?回去连落脚的地方都没有。
当初要不是图他有房、有城市户口能吃商品粮又不嫌弃她没生育能力,何必跟大了十几岁的施仁美结婚呢?
自己赚钱自己花不香么?想法是硬气,现实很残酷。她没有正式工作,政策上也不允许摆摊或开店做生意,她只能背着小箱子走街串巷的做点小买卖,一个人也过得很艰难。
她年轻时也嫁的不好,婆家因为她生不出孩子没少给她气受,老馆又s得早;回乡下也不实际,不说她早已吃不了农村的苦,关键是乡下的房子年久失修也倒了,重新修房要花一大笔钱,她没子女,回去也会受欺负。
她左思右想,与其把好不容易存的一点点养老本建房还不如嫁人呢。嫁了人,有了依靠,房子、饭票都解决了。施仁美才死了老婆,也没亲生孩子,养女当时也送到乡下去了,是个不错的人选才让人帮忙说媒结了婚。
说起来别人还不信,确实是孙绿萍找人去说和的,当然媒人不会这样说让孙绿萍掉价。当初是因为她经常在副食品公司的直营店里换零钱,和施仁美店里的收银员小梅相识,得知施仁美的老婆子下乡养病时便上了心。汪秀芝死了没多久,她就托人去试探,自己也时常去施仁美面前嘘寒问暖地刷好感献殷勤。
一般男方了解了孙绿萍的情况便会有点忌讳,毕竟有克夫之嫌,又不能生育,所以年龄相当的是不可能看得上她。虽然说是破除封建迷信,但人们骨子里根深蒂固的某些观念很难被说服,只是不摆明面罢了。
但施仁美无所谓,自己也死了两个老婆,谁能比他还命硬?他不在乎这个,只不过有点同情她,觉得自己和孙绿萍同命相怜,又想有个知冷知热暖被窝的人,所以也就顺水推舟的结合到一起。
谁知道施仁美的养女半路上杀了个回马枪,阴魂不散的又回来碍眼呢?
孙绿萍见施仁美放了狠话,知道再闹下去收不了场了,只好灰溜溜鸣金收兵,既然他不吃硬的那就来软的,慢慢从长计议吧!
里面的声音时大时小,终于安静下来。这样折腾了大半夜,施怀安战战兢兢也睡不安稳倍受煎熬。她不知道养父的态度会不会有所改变,这种没有确定性的感觉让人患得患失,焦虑不安。
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