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二战,我在苏俄当少尉 > 第226章 希儿的反应(2/3)
眼就能看出来其中的问题。

    德军这次相比原历史损失的13万人多出去将近一倍,德军一共损失接近23万人,这还不算损失的坦克,浪费的弹药,以及科诺托附近被苏军反攻后炸毁的两小批补给

    更别提德军还放走接近30万苏军士兵离开基辅附近的大饺子,撤退这些士兵都能化作苏联未来抵抗德国的中坚力量。

    敦刻尔克的教训还犹在眼前,大洋彼岸的英国由于有生力量保存较好,一直不肯投降,英军反而还在非洲战场上相当活跃的抵抗德国非洲军团与意大利的进攻。

    皇家海军还在争夺地中海的制海权,这导致往北非运输的补给有不少都葬身鱼腹。

    死不投降的英国给德国造成的麻烦实在太多了而接近三十万撤出包围圈的苏军士兵呢

    毫无意外的会给德国创造更多麻烦。

    即使德军在基辅包围战中俘虏将近40万苏军,但放跑接近三十万苏军无疑是这场行动最大的败笔。

    毫无疑问,苏军会用这场撤退来宣传胜利,就像敦刻尔克一样,英国将这场撤退宣传为“一场伟大的战略撤退”,首相丘吉尔也在大撤退后发布“我们将战斗到底”的演讲,这极大的鼓舞了英国全体国民与很多士兵,也让英国变的异常难缠。

    苏联只会宣传的比英国更厉害,这是毋庸置疑的,他们前期的数场大型战役都以惨败告终,急需一场大胜来稳定人心。

    基辅战役就是个好例子虽然是撤退,但总体而言是个成功的撤退,不是吗?

    所以希儿才会让希姆莱将瓦列里的死讯刊登在报纸上,就是为了打击苏军士气。

    布劳希奇内心默默叹口气,怎么又轮到自己抗压了。

    “元首。”布劳希奇元帅边斟酌着语言,边出声说道:“您也知道,这次失败很大归咎于前线的情报失误,阿勃维尔与东线外军处给出的情报并不准确,甚至在苏军突袭时,我们的情报人员居然说苏军的坦克部队还在布良斯克进行补给,另一份报告说他们在布提夫。”

    “这不准确的情报很影响我们前线指挥官的判断,导致避不可免的会有意外发生。”

    布劳希奇将情报不准确的问题给抛出来,希儿无言以对,伴随着阿勃维尔逐渐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