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谈投机,一见如故,留宿王府小酌共饮,话题也不拘泥于诗词。
微醺的于长青直接说出了自己对祈雨的看法:
“王玄兄,如今幽州大旱愈演愈烈,一时恐怕不能普降甘霖?一但您祈雨失败,百姓或无法面对巨大的打击,民愿反噬,怕是不妙!”
“专心赈灾,整顿吏治才是正途。”
郭玄阳闻言,面色微变,皱眉说道:
“非也,非也。你们儒教也讲究天人感应。”
“贫道夜观天象,幽州确有降雨之势,可惜并不在三日之后;此番赶来,就是要建议王玄兄将祈雨日期往后挪移半月。”
两位青年才俊,此时言语相背,还不知深浅的把王玄自制的“二锅头”,当成普通的米酒喝,已然是不胜酒力。
他们竟开始辩驳起来,令人啼笑皆非:
你一句,天命难为,顺天意方能长盛不衰;
我一句,民心即天心,否则何来天意,尽力赈灾,才是正途。
一个说天意,另一个谈民心,为了孰先孰后,竟然争论的面红耳赤,险些当场比武论高下。
最后还是王玄打圆场,令楚玲儿弹唱小曲,提议已此妙音为题,斗诗论输赢,这才转移了话头。
楚玲儿精心打扮后,颜值又高了三分,千呼万唤之下,才姗姗来迟,捧着锦瑟古琴,笑意盈盈地弹唱《幽州祈雨》。
于、郭二人听到了原配原版,各个激动不已,摩拳擦掌,准备一展诗才。
结果不必多说。
于长青和郭玄阳仅仅是喜好诗词,怎敌得过王玄这个诗词的“搬运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