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常一样前来上班。
君臣互道早安之后,女帝随即抛出了一个石破天惊的问题:
“如今我大周兵强马壮,不如吞并其余三国,统一中洲如何?”
愣了片刻过后,就有大臣站出来反对了。
其中不乏女帝一手提拔起来的肱骨之臣。
倒不是说他们得了便宜之后就站在女帝对立面了,这些人,是真的站在国家立场上来分析的。纯属对事不对人。
“大周战胜北烈之后,看似很强大,但内忧外患刚平,根基还不够扎实。而且,其余三国韬光养晦了这么长时间,实力并不比大周差,我们如果同时对他们用兵,逼得三国结盟的话,最后鹿死谁手,犹未可知!自古以来,穷兵黩武的帝王,很少有好结果的,望陛下三思!”御史大夫黄镛是个耿直老boy,从来就是这么刚的。
不过,他的观点,在一众文臣之间还是很有市场的。有一部分人纷纷附和。
“陛下,战争伴随而来的,就是经济衰退和人口的大幅减少。咱们大周刚从废墟上站起来,最应该做的就是休养生息,韬光养晦,让百姓得以安居乐业。等到条件具备了,再完成统一大业也不迟。如今,国库里所剩的银两,完全不足以撑起大规模的战争。”户部尚书显然也不同意对三国用兵。
他的话很好懂,打仗可以,要钱没有。
并不是要和女帝作对,是真的没钱。
大殿内议论纷纷,如同飞进来几百只苍蝇。大多数人都不同意出兵。
文官集团嘛,对于战争是天然排斥的。好不容易爬上这么高的位置,安安稳稳过日子不好吗?脑子有问题才总想着打仗呢。
女帝凤眼生威,环视了一下全场,徐徐说道:“看来诸位爱卿都不同意对三国用兵啊……”
“启奏陛下,臣有话说。”右相鱼敦儒适时地站了出来。
“鱼爱卿,但说无妨。”女帝目光中,燃起了一丝希冀的小火苗。
“诸位同僚,你们大概是忘了,当北烈铁骑入侵的时候,其余三国是怎么做的了!”鱼敦儒沉声道:“他们联合在一起,同时对我大周出兵,若非镇国公神兵天降,以一己之力吞掉了北烈铁骑,吓得他们落荒而逃,咱们大周,恐怕早已是四国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