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鞭打散父子情,请称陛下! > 第382章 太师的手法(2/3)
文侍郎更想让我结束太上皇事情的政策,与民生息,但这种事情怎么可能呢?便是我答应了,那些武将也不会答应阿。”李承乾轻笑一声,摇了摇头:“还是让他留在我身边吧。让他主管仪制清吏司,顺便修修书,整理整理典籍,也算是为文治做贡献了。况且,他自己也乐于此事。”

    文彦博的为政思路与李承乾的差异实在太大。

    他主张精兵简政、停止对外战争,而李承乾却不可能接受这样的建议。

    文彦博又不像张浚那样经历过天变,宋朝的大臣若不经历天变,纵然受苦,也只是相对苦一些罢了。

    即便文彦博忠于李承乾,他也会用自己的方式去劝谏,主张轻徭薄税、精兵简政、善待世家读书人,他认为这样能让李承乾死后的名声好到极点。

    然而,李承乾对此嗤之以鼻,他是暴君,不是仁君,他不需要讨好读书人,更不需要他们吹捧自己,他要用棍棒和强权,得到自己应得的一切。

    而张浚则不同,他在二虫北狩后,经历了太多的浮沉,他深知,若不主动出击,蛮夷便会来犯。

    对外战争是必要的,国家若长期承平,便会因武备松弛而灭亡。

    因为张浚亲眼目睹过宋朝武备松弛到连几乎灭国的辽国余孽都打不过的地步。

    没有大国崛起,哪来的小民尊严?

    “你是怕文彦博和你来一场私斗?”李承乾看着蔡京那犹犹豫豫的表情,一语道破了他的心思“没逝的,你们现在都是我的臣子,之前的事情都过去了。以后你们还要同朝为官呢,总不能一直不见面吧?”

    蔡京心中暗自吐槽:“我情愿与文彦博一直不见面。”

    然而,表面上他却恭敬地低下头,语气谦卑地说道:“臣晓得了。”

    蔡京领命退走,待他走到皇宫外的时候,他有些迟疑的回头看了一眼身后的城墙。

    他觉得以他这段时间与李承乾相处的情况,还是以他对于文彦博的了解来看。

    李承乾是一个气概极大的皇帝,他不会因为一个人外在的名声而去否认一个人。

    而文彦博也不可能在唐朝照搬宋朝的政策,他在宋朝推行的精兵简政是因为宋朝本就是兵多官多,裁兵是对的,但是裁官有些裁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