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天幕通古代,给帝王一点震憾! > 第245章 《永乐大典》去哪儿了(2/4)
   【解缙于永乐二年完成初稿《文献大成》】

    【认为不够完善的朱棣再次增派姚广孝等协助解缙重修,历时5年,于永乐6年完工】

    【最终形成了正文

    卷、目录 60 卷,共

    册,约 37 亿字的《永乐大典》】

    【朱棣聚天下英才2100余人,耗时5年才完成了这部封神之作】

    【数据跨越千年,涵盖天文地理、伦理制度、政治、历史、名物、科学技术、文化艺术】

    【上起周秦,下迄明初】

    【当你查一个关键词时,就能看到很多关联性的内容】

    【而永乐大典便是类书中的登峰造极之作】

    ……

    大秦位面。

    嬴政微微瞪大了双眼,他猜测《永乐大典》可能不简单,没想到这么不简单。

    “《永乐大典》这么逆天?”

    “永乐大帝有点东西啊。”

    ……

    大明位面。

    看到天幕上对《永乐大典》的推崇和评价,参与编撰的人与有荣焉的同时,又倍感心痛。

    明成祖朱棣的心更是在滴血,望着天幕,忍不住嚎了几嗓子。

    “朕的《永乐大典》啊~~~”

    ……

    天幕还在继续。

    【 卷,共

    册,37 亿字的《永乐大典》全由人工抄录】

    【更难能可贵的是,全体编纂人员严格遵守只收录、不篡改的原则】

    【最大程度上保证了资料的真实性】

    ……

    《永乐大典》是传世之作,但丢了。

    上至明成祖朱棣和参与编纂的人员,下至黎民百姓全都红温了。

    “所以,究竟是哪个天杀的,毁了我朝《永乐大典》。”

    “出来受死。”

    同位面的嘉靖皇帝瞬间羞愧难当。

    嘉靖三十六年四月,宫中失火,奉天门及三大殿均被焚毁。

    而当时的《永乐大典》正本收藏于南京的文渊阁,虽没有受到损坏,但火灾对《永乐大典》的保存造成了极大威胁。

    “还好《永